【健康报】迎着“霞”光,永远绽放
——追记广西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护士梁小霞
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茉莉花盛开,梁小霞却再也闻不到那熟悉的花香。
最美的青春,因磨砺而出彩。疫情来袭,武汉告急。身为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内一科护士的梁小霞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奔赴湖北抗疫最前线。
2月28日上午,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隔离病区工作的梁小霞突然晕倒,虽经全力救治,还是于5月26日不幸辞世,生命定格在28岁。
逆行,勇挑重担
2020年春,疫情突袭。
看到形势严峻,只在家里待了一天的梁小霞于大年初一一早便匆匆赶回医院待命。
“我们家是2018年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实现脱贫的。现在国家有需要,我年轻,专业对口,请优先考虑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玉环还记得,为了去武汉,小霞3次找上门来。第一批队伍,医院要求党员先上,梁小霞落选了。医院第二批队伍出征,梁小霞终于如愿成为广西第七批援鄂医疗队一员。
二月的武汉,寒风凛冽。“到酒店后需要搬运医疗物资,她默默地上来帮忙,连夜搬运物资,一直忙到凌晨4时。”她所在的医疗队联络员袁海涛说,抵达武汉那天晚上,他就注意到了这个不爱讲话却勤劳执着的姑娘。
才休息了几个小时,梁小霞与队友们进入了岗前培训阶段,并被选为第一批上岗队员,进驻隔离病区,护理对象都是病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
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起雾的护目镜,数层的外科口罩,无一不影响正常活动,护理工作比平时难度要大很多。
从进入病区到下班出来,已是8个小时以后。下班的时候,李玉环特地从武汉沌口方舱医院赶来探望。“重症病区开放气道的患者多,感染风险大,你们害怕吗?”李玉环对这群年轻的姑娘们还有点不放心。
脸上还印着口罩的勒痕,梁小霞告诉李玉环,“那么多人等着我们救命,所以不害怕!”梁小霞说,她对咽拭子留取、吸痰、动脉血气采集、呼吸机参数调节等都能熟练操作。
梁小霞很快和病区的患者都熟起来了。虽然语言交流上有些困难,但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霞护士”“广西阿妹”。
队友潘桂碧记得,有位80多岁的患者,自入院起便一直消极对待治疗。心细的梁小霞得知后,主动领下照顾老人的任务。喂水喂食,勤擦拭勤翻身……体贴的照护,让老人不再固执:“有这姑娘在,我就有信心!”
戴着3层防护手套,给静脉穿刺增加不小难度。为了提高戴着防护手套进行穿刺的准确度,在驻地酒店里,梁小霞反复默记人的血管走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盲穿。那几天,小霞经常在微信群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
2月24日至26日,梁小霞连续上了3个夜班。下班时,脱下厚厚的已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看着脸上满布的伤痕和勒痕,梁小霞总会打趣地说:“这是自己青春的奋斗印记。”
“老师,您不用陪我出去,我自己可以的。”2月28日,梁小霞在工作中感觉不适,在带班老师的劝说下,准备离开隔离病区,因为担心物资紧张,她婉拒了老师要陪着她一起出去的要求。就在缓冲区里,梁小霞突然晕倒了。经医护人员就地抢救,梁小霞自主心跳和呼吸恢复,但意识未能恢复。(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意外发生后,中央指导组第一时间组织全力救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抢救和关心关爱工作作出指示。3月30日,由国家级医疗专家和广西医护团队护送梁小霞回南宁继续治疗。
5月25日凌晨,梁小霞病情恶化。5月26日,虽经全力救治,28岁的她还是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亲人和战友。
呵护,医者仁心
2015年7月,梁小霞从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毕业,踏上了护理岗位。
她所在的科室,危重患者很多。这些患者病情变化快、住院时间长,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强烈的责任心,更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
只要有空,梁小霞就不知疲倦地自学护理理论知识,并练习临床操作技术,在实践中增强工作本领。
她经常利用废弃的头皮针管来模拟病人的静脉,一遍遍地反复练习静脉穿刺……回想起那个勤奋好学的小霞,医院内一科副护士长黄丽萍不由得泪眼婆娑。
从事护理工作4年多,“每天最早到病房的是她,最晚离开病房的也是她。遇到加班、抢救,她更是随叫随到。”该院内科护士长莫华冰说。
眼里有活,不分你我。梁小霞曾说,科里她最年轻,也还没成家,没有顾虑,休息时间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多来科室也挺好的,既可以把手头文书整理好,还能多陪陪患者们。
医院建有南宁市首家“地贫之家”,登记在册的地贫患儿有255人。业余时间,梁小霞经常到那里,为地贫患儿义务服务。在这群孩子眼里,梁小霞就是他们的“亲姐姐”——她常来讲精彩的故事、做有趣的折纸,有时还会送上惊喜的小玩具。
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开展,政府的扶贫补助让梁小霞的经济负担得到了减轻。但工作中,只要遇到生活困难的患者,她总会自掏腰包买快餐和生活用品;只要看到生活不便的患者,她总会伸出手来帮他们一把——端茶、送水、搀扶……
马山县古零镇石丰村57岁的罗女士,因患有高血压,每年都需来院治疗。虽然和梁小霞相处的次数不多,但她打心眼里喜欢这个热忱细心、技术精湛的小姑娘,也早已认定了这个“闺女”。5月27日,前来取药的罗女士未曾想,这次再也见不到那个多次获得科里“最满意护士”的“闺女”了。
“她真的很好,对我们很好……”得知小霞去世,罗女士一句未了,流下眼泪。
磨砺,心怀大爱
梁小霞是家中的长女,弟弟、妹妹还在读书,因父亲患有慢性病,无法干活,家庭一度只能靠母亲一人务农种花和打零工维持生计。或许,父亲的健康问题,让梁小霞萌发了从医理想。“小霞总说自己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名护士,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梁小霞的高中、大学同学黎积灿回忆。
“她是一块做护士的好材料。”妇产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教师莫洁玲对这个平素不爱说话的学生有着特别的印象。因为,每次梁小霞对待婴儿的模型就像对待真的孩子一样,每次静脉穿刺练习,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今天穿着白色护士装,汗洒了一背。似乎忘记了白天黑夜,脑袋只剩下心肺复苏呼吸给氧……我掌握的冰山一角如何承载这生命之重,唯有忘掉自己,忘掉纷繁,忘掉时光,努力。”2014年5月22日,梁小霞在自己的QQ空间里如此写道。
黄鹤楼静静伫立,邕江畔绿水缓缓。梁小霞不幸去世后,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方式,缅怀这位白衣天使。广西、湖北两地卫生健康委分别发文向梁小霞致哀。
5月29日上午,梁小霞同志告别仪式在南宁市殡仪馆举行。迎着“霞”光,这朵美丽的茉莉花将永远绽放。(特约记者 姚琳 通讯员 罗琦 梁莹)
(来源:《健康报》2020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