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健康报】战“疫”中的武汉三医人

【健康报】战“疫”中的武汉三医人

2020-05-29 09:14 健康报

“抗击疫情,党员先行!”“我是预备党员,正是党考验我的时候,我必须上。”“我是一名老党员,党龄比我儿子都大,请让我参加突击队。”这是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党员干部职工在报名参加“党员医护突击队”时的宣言。

国有难,召必应,疫情就是吹响战斗的号角。在院党委发出“党员医护突击队”队员征集令后,医院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通知发出的当天,全院48个党支部400余名党员主动报名。

关键时刻,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旗帜在,精神就在。武汉三医党员以实际行动擦亮了共产党人的名片,支撑起了战胜疫情的希望。

哪里有艰难险阻,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坚强保障

党委“冲锋开路”,强化职责担当。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医院党委班子靠前指挥,勇于担当。大年三十凌晨,医院接到光谷院区被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的通知。在院党委号召下,全院党员干部职工齐心协力,集合全部力量,不到3天时间就完成了患者转移、病区改造、人员培训、消毒隔离等准备工作。

医院党委书记赵光带头深入“红区”,对重点部门、科室进行巡视督查。接到承担隔离点防疫任务后,党委委员、副院长罗才奎连续1周驻守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隔离点,协调隔离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后勤保驾护航,确保前线无忧。医院防疫领导小组每天召开线上碰头会,党委班子成员在线实时研究解决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问题。医疗救治、疫情防控、设备物资、后勤保障、心理疏导5个工作专班的党员干部职工日夜坚守,筑起坚固的疫情防控网,守护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

院团委积极组织力量参与抗疫物资保障工作,组建院内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联合队伍,负责防疫物资的转运和装卸,为一线医护解除后顾之忧。抗疫期间,该志愿者队伍累计出动车辆887台次,搬运各类防疫物资2万余箱。

哪里是抗疫一线,哪里就有坚守与担当

方舱临时党支部:悉心守护做好患者三大“卫士”。接到驰援武昌方舱医院的通知后,医院迅速选派骨干组建医疗队。这支队伍里有13名党员,占总人数的一半。经院党委批准,武昌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就此成立。

进舱前,党员手把手地对医疗队员进行院感防控等专业知识培训。进舱后,党支部成了患者的“卫士”:“生活卫士”——建立“同心抗疫”医患沟通群,及时收集患者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给予解决;“心理卫士”——因很多隔离人员存在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制作了心理测评量表,根据测评结果,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消除其不安情绪;“健康卫士”——通过科普疾病知识和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

武昌方舱医院有3个病区,经武汉三医院医疗队治愈出院的患者人数达400人,居3个病区之首。

首义院区急重症党支部:应收尽收筑起抗疫首道壁垒。首义院区急重症党支部有15名党员。疫情初期,医疗物资匮乏,患者人数激增了近4倍,每天接诊人数达400余人次。医院床位早已超负荷,部分患者求医无门。首义院区急重症党支部书记万少兵在支部内发出号召:“我们党支部是站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的排头兵,一定要死守阵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哪怕只剩下一张椅子,我们也要把患者留下。” 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成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承诺。

为了更好地投入疫情救治工作,首义院区急重症党支部医护人员有的将家中幼儿托付给他人照顾,有的夫妻双双奔赴一线,还有的带病带伤坚持不下火线。首义院区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后,党支部又迅速制定后疫情阶段工作方案,要求做好患者筛查、病区管理、院感防控等各项工作。院区强调,重点关注因疫情不便就诊的老年患者,并为其设置了绿色通道,通过张贴收费、取药优先等标识以及发放优先就诊卡、提供轮椅陪检服务等,全程为老年患者服务。支部还成立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首义院区急重症党支部感召了一批表现突出、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经医院党委批准,该支部在抗疫一线发展党员1名。

光谷院区急重症党支部:迎难而上死守生命最后防线。1月24日,院党委发出党员带头加入“医护突击队”的号召,光谷院区48名医护提前结束休假,星夜兼程奔回医院。他们中有的还未来得及告诉家人,还有的提前终止病假、产假,全体归队。

因新冠肺炎救治,患者耗氧量大,原有设备带供应氧流量和压力不足,呼吸机台数也不足,需紧急向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征集。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一瓶一瓶地把一人多高的氧气钢瓶搬到病房并安装。“每天运送30多个钢瓶,每个重达50斤。”光谷院区支部书记付守芝说,“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轰隆隆地滚钢瓶,党员们却都抢着干,还说相当于天天在病区‘撸铁’。”

重症病区有很多身患多种基础疾病的危重症患者。在没有ECMO的条件下,重症团队队员为患者实行俯卧位通气、双通道给氧,更多次巡视与观测,结合患者病情和身体条件,为其定制个性化诊疗方案,将多位“白肺”患者拉回生命线。

重症病区患者病情重,心理负担也重,在正常诊疗的同时,支部党员还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协助他们与亲人视频交流,甚至为其熬制粥汤补充营养。

坚守重症病区55天,重症团队共收治患者100余位,其中包括武汉市新冠肺炎最高龄患者。这位103岁的老人最终康复出院。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医者的无私奉献

危难之际,全院党员群众积极响应号召,纷纷请战奔赴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他们不仅是专注敬业的医者,也是勇往直前的战士。

全力以赴,牢记党员使命。1月初,烧伤党支部青年委员、“80后”男护士王斌瞒着父母,报名参加支援金银潭医院的“应急医疗救援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还坚持每天与患者张爷爷谈心。他的“共情治疗”带给患者信心,当病情好转后,张爷爷的积极心态影响了同房间的患友,被患友誉为“治愈系天使”。

2月29日,本应是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放射科主任章向军光荣退休的日子,但直至今日,他依旧每天早早到岗,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疫情不退,我坚决不退。”作为老党员,他率先垂范。

“我不能走,我走了,孩子们就没了主心骨”。与章向军一样,ICU护士长蔡利萍也留在了病区。她口中的孩子们,是她带领的一支以“90后”为主力的护士团队。护士们准备进入病区前,她都要一遍遍重复院感要求,帮助她们检查隔离衣穿戴情况。她还在护士们的防护服上画上卡通形象,或者写上鼓励患者的话语。当得知同样身为医务人员的爱人不幸被感染后,她拒绝了领导安排其照顾爱人的提议,始终坚守在自己负责的病区,直至痛失爱人的最后一刻,才匆匆赶到他身边。

广泛动员,凝聚同仁力量。榜样的力量同样激励着医院的医护人员奋力战“疫”。一首由急诊科医生李玉涛自编自写的励志歌《英雄城市》走红,歌词充满温情与力量,温暖了很多人。他说:“看到有的患者焦虑、意志低沉,便想写首歌给他们打打气。”这首歌在抖音、微博等网络平台的点击量已超过2.5万人次。

首义院区呼吸内科主任鲍敏发现,因病房调配的呼吸机产地、型号不同,调试的参数也不尽相同,使得团队中来自其他病房的医生难以熟练操作。针对这一问题,每天下班后,身为专家的鲍敏会将呼吸机抱回家琢磨调试,常常研究到深夜,第二天再与同事分享研究心得,传授经验。此举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医院农工党、九三学社、民进党等各民主党派人士也积极响应号召,有的投身抗疫一线,有的开通在线问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初心永擎,方可照亮前路;使命在肩,更需勇毅前行。

抗疫的战场上,武汉三医人扛着战旗“逆行”,用赤诚之心坚守使命与担当。(赵光)

(来源:《健康报》2020年5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