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健康报】白衣披甲 用生命润泽生命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

【健康报】白衣披甲 用生命润泽生命

2020-05-19 10:53 健康报

首位康复治愈患者出院
党委副书记上阵搬运、清点物资
161名康复者从这家“驿站”回家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简称武昌医院)被市抗疫指挥部指定为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新冠肺炎合并精神障碍疾病以及肇事肇祸患者定点医院。

医院的广大医务人员秉承百年老院“上善若水、润泽生命”的服务理念,大力发扬白衣披甲、逆向前行和救死扶伤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全院1150余名职工58天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至3月18日,医院两院区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全部清零,圆满完成了省、市、区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医疗救治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3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通过视频连线调研武昌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并给予高度肯定。

3月21日,经过两天的全面消杀,医院恢复正常诊疗,开放了普通诊室,住院病房也开始接收非新冠肺炎患者。

3天完成转型,全院高速运转,首位患者康复出院

1月21日,医院接到通知要求,3天内由综合医院转型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在院党委的有力指挥下,医院连夜成立医疗救治指挥部和10个工作组,全院职工加班加点改造病区,腾挪病房,两天内转出499名患者,腾出床位504张。同时,医院将东、西院区按照院感要求进行分区,细化流程,设置隔离护栏,张贴引导标识,强化人员培训。

1月23日,医院开始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一时间,门诊发热患者爆满,病床告急。在一床难求的情况下,医院力求能收尽收,高峰期最多收治患者527名。

那时,医生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再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可即便CT24小时不停运转,仍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为了缓解供需不平衡,医院紧急联系西门子公司,迅速购置了一台CT。

1月25日,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150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医院,并带来第一批核酸检测试剂,指导并培训医院检验科人员开展监测工作。

1月26日,医院P2实验室首次开展高致病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新冠肺炎患者的确诊及分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刚开始,检验科医护人员每天只能检测几十人份,熟练掌握相关操作后每天的检测数达到200余份。3天内,全院500余名住院患者全部接受检测。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医院迅速将患者按照轻症、重症及危重症进行分区管理。

1月28日上午,经过近3周的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王彩霞出院,成为首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治愈出院的患者。

科学安排四类病种13个隔离点患者的诊治

1月30日,医院被确定为武昌区唯一的新冠肺炎患者透析定点医院。透析患者必须依靠高流量给氧才能维持生命,考虑到硬件条件不足,医院迅速对东区肾透析室进行改造,使其达到收治新冠肺炎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诊条件。但由于东区病房没有安装氧气输送设备带,全部供氧只能依靠氧气瓶。在用氧高峰期,每天至少需要30瓶氧气,每瓶氧气重达55公斤。护士们用柔弱的双手把氧气瓶搬进搬出,多次搬运中磨破了无数双鞋套。

此外,医院率先将中医药运用到新冠肺炎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治疗中,邀请中医专家参与联合查房,取得较好疗效。医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7名,开展透析治疗近600人次。

J区(原神经内科二病区)共收治58名精神疾病合并新冠肺炎患者。在缺少亲人关爱的情况下,医院将社会捐赠的蛋白质粉、牛奶、水果等物资发放给这群特殊患者,加强他们的营养,增强他们的体质,并利用综合医院的优势,安排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最终,58名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医院南湖院区精神心理科共收治精神障碍患者275人(男性177人,女性98人),直到疫情平息,全院区仍保持零感染。对肇事肇祸新入院患者,医院严格执行14天单独隔离观察,隔离期满无异常后再入普通病区的制度。疫情期间,医院共收治20名肇事肇祸患者,无一例感染新冠肺炎。

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集中隔离点,由副院长马继东带队的51人医护团队(医生27人、护士24人),负责854名出院患者的隔离康复,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康复出院。

医院所属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园街、梨园街、珞狮路)负责了13个隔离点1534人的医学观察、轻症患者诊疗以及社区流调、消杀等工作。杨园社区接管9个隔离点,对468人进行隔离观察;珞狮路社区接管2个隔离点,对600余人进行隔离观察;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虎泉189名疑似患者的隔离观察,并接管星如家、城市便捷酒店康复驿站260人的隔离观察以及17名归国人员的健康监测(归国16人、陪护1人),以及辖区内居民的筛查、分诊,配合街道完成患者分类转诊,对辖区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轻症患者的诊疗以及社区流调、消杀等工作。

目前,医院对辖区内感染新冠肺炎出院28天以上的居民实行“一人一档”健康管理,提供免费复查、健康评估,给予个性化健康指导。

分级管理,中西医协同,减少普通型转重型患者数

为了减少普通型进展为重型的患者数,医院采取分区收治、规范诊疗、中西医协同、专家巡诊、心理和营养辅助的组合拳。

医院设置12个病区,按照轻症、重症、危重症进行分区管理与救治,实时对在院患者进行健康评估;成立由呼吸、重症、中医、护理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院内专家组,督导落实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落实。

医院依托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5个重点专科和47名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资质的医生,构建三级诊疗体系,每个病区都配置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生。这些医生参与联合查房、诊疗方案制定、多学科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等工作,实现了在院患者中医药治疗的全覆盖。

国家级专家亲临医院,指导医院医护人员救治重症患者,传授中医诊疗方法。医院通过强化重症急救手段、中药注射剂和中药汤剂结合治疗等,优化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有效降低了病亡率。

医院充分利用省级精神重点专科的优势,组织团队对在院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问题的患者开展药物及心理干预;将社会捐赠的水果、牛奶等物资分发给患者,提高患者的营养摄入。

医院十分注重院感,在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吴红梅的全程指导下,购置了大型空气消毒设备,组建消杀队每天两次进行全院消毒;邀请防控专家开展院内防护知识培训,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截至目前,全院医务人员感染率为1%。

后勤保障,营养补给,持续供给作战的原动力

战“疫”之初,院党委就提前贮备了防护物资。战“疫”打响后,为保障在院1000多名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一日三餐,院领导紧急联系武汉亢龙太子等餐饮公司进行配送,成立物资配送组,为患者配送营养丰富的饭菜。同时,医院先后联系10多家社会爱心团体及公司,源源不断地为医院提供援助物资。

因人手不足,院党委班子成员主动承担搬运工角色,带领后勤人员和志愿者,将上百吨的捐赠物品,一点点扛回医院,再送到医务人员和患者手中。为了改善医务人员的休息环境,战“疫”初期医院就联系了汉庭、乔希尔、华天等多家酒店,为医务人员、后勤以及物业等人员提供免费食宿,并派专车分时段接送他们上下班。

院士来访,带动医院科研迈上新台阶,迎来新发展

3月16日~3月19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等分别莅临医院指导。副院长黄国付就疫情期间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工作做了汇报,3位院士连连称赞,表示“小医院担当大作为”。

疫情结束后,医院将与全国知名老中医建立传承工作站,推行新冠肺炎患者心肺复康治疗。全国心血管专家、医院名誉院长胡大一教授将帮助医院建设心脏学科,培养呼吸重症医学专业人才,满足心脏病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建立心肺预防康复中心,开展慢病的预防康复工作;推广“医院+社区”肺康复模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0年,医院还将积极申办武汉市新冠肺炎复康定点医院,张伯礼、仝小林、董家鸿分别与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中西医结合优化康复研究。

在这场抗疫战斗中,全院职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临危不惧,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白衣战士救死扶伤、舍己救人的不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武昌医院人继续前行。“寒冬已过,春暖花开”,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崔毅)

(来源:《健康报》2020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