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中国中医药报】何雯: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健康留给病人

【中国中医药报】何雯: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健康留给病人

2020-04-26 16:01 中国中医药报

“老婆,你辛苦了!希望你多多保重身体,放心去工作。待到疫情结束后,我们一家4口去海边看海,让心放飞。”接到丈夫发来的微信,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长何雯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老公,东湖的樱花已经开了,我们相见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何雯回复了这条信息后,又风风火火投入新的战斗。带领急诊科护理团队战疫至今,这样“睁开眼就工作”的状态,她在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的急诊医学科已连续奋战了60多个日日夜夜。

前不久,何雯被中宣部、全国妇联、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授予“全国一线医护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荣誉称号。

党员不仅要“救火”,还要树立榜样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从一开始,何雯就开始了她护理生涯中的第一次“危险旅程”。划分“三区两通道”、优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指导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情刚刚萌芽之时,何雯和医院里的其他医护人员一样,只是零星知道一点关于新冠肺炎的信息,但有两点特别明确,一是这个病传染性极强,二是尚没有对症的特效药治疗,但何雯没有犹豫、身先士卒,带领13位护理姐妹,第一时间进入了阻击疫情的“战位”,打响了抗击疫情的“第一枪”。

何雯“像救火队员一样”,在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何雯在医院有多个“身份”:她是急诊医学科护士长、省市护理学会委员,也是医院纪委委员,但她说,她最骄傲的还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

发热、咳嗽的病人蜂拥而至,在高峰期,急诊科每天输液的病人就有三四百人,抢救室、监护室、留观室也是人满为患。何雯每天除了要完成日常护理任务,还承担了科室所有与外界的协调事务,配备防护物资、科室消毒、重新制定工作规程、接送转院病人……经常忙到凌晨三四点。但不管多晚,每天早上6点,她一定会准时出现在科室开始新的一天工作。

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年轻的护士有点懵,她们从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传染病护理。作为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和老大姐,何雯鼓励大家:“有我在,大家放心好了!”身为护士长,除了每天负责繁重的护理工作外,何雯还担起了科室所有与外界的协调事务。小到一副防护眼镜、一个口罩等物资的配备,大到整个科室的消毒、重新制定工作规程、120接送转动病人等,事无巨细。

累,可以承受。护士们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才是何雯最担心的:“我要给大家树榜样,尤其是树立共产党员的榜样。”每天交接班时,本来可以省掉的在留观床旁交接,何雯却坚持进行。她说,这样做,既给病人以安慰,同时也锻炼我们每个人的意志,就是要用坚强战胜恐惧。

让蜷缩在门诊的病人,躺进温暖的病房

疫情高峰时,发热、咳嗽的病人蜂拥而至,急诊医学科每天输液的病人就高达三四百人;抢救室3张病床,挤进了5位病人;监护室4张病床,挤进了6位病人;留观室13张病床,全住满了病人;候诊椅上、大厅里、过道上,到处都或站、或坐、或躺着病人——患者在恐慌的情绪下,觉得只有呆在医院里,才多了份生命安全的保障。

何雯带领着护理姐妹们,安置好一个个双眼中满是焦虑渴求的患者后,还会细心地到急诊医学科旁边因疫情已经停诊的门诊大厅转转,她的这份细心,“捡”回了一个又一个在寒冷的冬夜,蜷缩在门诊大厅的病人,让他们“挤”进温暖的急诊医学科,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穿上密不透风的隔离衣,戴上厚厚的口罩和防护镜以及手套、鞋套、帽子,一套“盔甲”上身,就是不动地方,也把人憋得喘不过气来,何雯就是这样“全副武装”,干起活来,常常是一身汗水浸透了衣衫,头被眼罩压得头昏脑涨,耳朵被口罩带勒得生疼,鼻子也被压得红红的。她说:“不管怎么累,都要尽可能照顾好患者。”

一天晚上12点多钟,何雯带领着护理姐妹们抢救了四位危病人后,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一位82岁的老人血氧饱和度不到60%,心跳骤停。何雯立马冲上前去同,熟练地为患者插管、上呼吸机,其他的护士配合着进行心肺复苏……老人心脏又跳动了起来,血氧饱和度也恢复到90%以上,她们又把老人转送到呼吸内科与危重症病房。

何雯说:“这段与疫情共舞的日子,我已经忘记日期和星期几,什么时候电话响就是工作的开始,什么时候肚子提出抗议才想起吃饭,任何时候信息来就要及时处理。” 她用自己的精神感染力、行动号召力、人格魅力,带出了一个英雄的护理团队,一群优秀的抗击疫情的白衣战士。

轻伤不下火线,“女汉子”也会流泪

何雯在科室有三个著名的标签:“铁娘子、女汉子、急性子”,她讲话语速偏快透着干练,性格果敢彰显坚毅,那是急诊医学科护理工作多年锻炼的果决。她说,奋战在抗疫一线,根本没有犹豫,因为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注定了在这种时候,不能退缩。但说起家人,这位“女汉子”,却几度哽咽。何雯的老公在深圳工作,因为疫情一直无法回汉。当她奋战一线之时,七岁的女儿和一岁半的儿子,只能交给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照看。武汉进行严格的小区封闭管理后,老人不会团购买菜,可是何雯无暇顾及,只能电话委托小区的志愿者代而为之。

每天满负荷工作,何雯出现了发热、咳嗽,肺部CT检查有疑似感染。当院领导让她撤离急诊医学科时,她说:“我了解我的护士和病人,呆在科室心里才踏实,我不能离开!”“你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必须撤离,这是组织的决定!”院领导毫不让步。交接完工作,在洗漱间洗澡的何雯禁不住失声痛哭。为了能够早日回到科室,为了能够更多地救治病人,何雯回到了酒店隔离,老老实实地吃药。但她仍然每天通过电话,指导护理姐妹们工作。三天后,她不发热,咳嗽也好了不少。她赶紧又做了肺部C T检查,发现炎症消失,在连续两次新冠肺炎病毒检测阴性,在证明身体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她主动找到院领导请缨:“我是共产党员,在这关键的时刻决不能当逃兵!”一周后,急诊医学科里又出现了她忙碌的身影。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健康留给病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何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主动给党旗增辉,越是危险的地方,党员越是冲锋在前,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

疫情不退,战斗不止。这,就是何雯,这位白衣战士的初心和信念。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4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