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 宁夏援鄂医疗队在襄阳的故事

【湖北日报】看到病人出院,再大的辛苦也值得

【湖北日报】看到病人出院,再大的辛苦也值得

2020-02-13 10:18 湖北日报

“今天是我来襄阳的第15天,有一名患者治愈出院。看着他出院时的笑脸,我觉得再大的辛苦也值得……”2月12日晚,忙完一天的工作,常海强写下简短的日记。

常海强是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医生,1月29日凌晨,他随宁夏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襄阳。

常海强介绍,与他同行的137名医护人员被分成12个组,分别在襄阳市城区及各县市医院参与诊治新冠肺炎患者。

“老兵”再上一线

常海强是宁夏援鄂医疗队襄阳中心医院小组的组长。1月28日,吴忠市人民医院发出援鄂倡议书时,54岁的常海强率先报名,成为全队年龄最大的队员。

“我是呼吸与重症专业的,有30多年的专业经验。”常海强介绍,2003年非典时,他曾带领22个人的团队,战斗在吴忠市人民医院的非典隔离病房。

到襄阳的第二天,常海强和同事们进入隔离病区工作,每天6点起床,8点进入医院,一直工作到下午4点。“中间不能吃饭喝水,这样可以节约防护服。”常海强说。

襄阳中心医院救治的大多是危重患者。“他的意见拓宽了我们的思路。”襄阳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曹锋生说,常海强几次提出的建议被医疗组的治疗方案采纳。

常海强的父母都已90高龄,一直由他照顾,平时他出差,最多三四天就会回来。现在,他每天晚上都在手机上与父母视频聊天,让老人放心。“谁家没有父母,谁家没有妻儿?”常海强说,为了更多的家庭,他不胜不归。

“准新娘”推迟婚期

26岁的段晶晶来自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儿童康复科护士。2月9日,是她原定披上婚纱的日子。当医院征集援鄂医护人员时,她毅然推迟了婚期。尽管男友不舍,还是理解她的决定:“你放心去吧,这段经历会让我们的婚姻更加珍贵。”

到达襄阳的第二天,段晶晶请队友帮她剪去了长头发。“虽然我们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但当现实需要时,我们依然会冲锋在前。”段晶晶说。

据了解,宁夏援鄂医疗队中,137人接近一半是90后。“他们渴了就忍着,累了就坚持,从这些90后身上,我们看到了能吃苦、敢硬拼的精气神。”宁夏卫生健康委综合监督局局长、医疗队领队郝晓明说。

医患同心战病毒

“小宋,你好。”2月11日,护士宋薇刚走进发热3病区9病房,患者李大妈就主动打招呼。

“大妈,你今天好多啦!照这个趋势很快要出院了。”宋薇微笑着与李大妈边聊边开始检查护理。

宋薇来自宁夏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科。“很多病人处于担忧焦虑之中。”宋薇说,李大妈刚到医院时病情较重,精神不好也不说话。她每天坚持鼓励她,除了给她介绍防病毒知识,还讲一些宁夏的风土人情。慢慢地,李大妈放松下来,主动配合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等疫情结束,我请你到襄阳旅游,请你吃襄阳牛肉面。”现在,李大妈每天找着宋薇聊天,两人越聊越熟。

虽然每天和当地医护人员在一起工作,但由于大家都包裹得比较严实,彼此都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尽管如此,宋薇还是感觉到了来自襄阳人民的关心。“在病区,只要看到防护服上写有宁夏,他们自然地让我们先走。”宋薇说,脱去防护服后,他们统一着迷彩服,在医院、在酒店处处感受到襄阳人民对他们的敬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姚敏 陈洋波)

(来源:《湖北日报》2020年2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