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枪林弹雨中,一个中国医生的无疆大爱

【湖北日报】走近张定宇尘封10年的国际救援往事——

【湖北日报】走近张定宇尘封10年的国际救援往事——

2020-02-13 09:39 湖北日报

白衣勇士张定宇曾在异国他乡的枪林弹雨中展示一个中国医生的大爱。透过这段尘封十年的国际救援往事,让我们感受到“医生”这个称呼的意义与力量——

那是救死扶伤的本能,是向死而生的信仰,更是为了生命而战的大爱。

2010年,张定宇加入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同年12月,他以一名中国医生的身份,前往时局动荡的巴基斯坦,参与“无国界医生”在当地的人道救援工作。

无数次午夜梦回,那些划破城市的枪声和爆炸声,以及手术台上的生死救援,最终一幕幕定格,成为张定宇和他乡人民永不忘却的生命记忆。

平安夜,他从死神手里夺回枪伤少年

2010年12月24日,平安夜,巴基斯坦西北边境小镇蒂默加拉。

刚刚抵达一周的张定宇,上午刚做完两台剖腹产手术,还没来得及擦汗,就接到急诊室的电话:“一名15岁少年受枪伤,需要麻醉科医生会诊。 ”

张定宇匆匆赶到急诊室,命悬一线的少年正躺在病床上不停呻吟。他面色苍白,头冒冷汗,左下腹有个硬币大小的弹孔,周围皮肤明显灼伤。子弹穿过他的腹腔,停留在右侧臀部的肌肉里,能透过皮肤触摸到。

此时,伤者中弹已有两小时,血压降到极低,心率却很快,十分危急。

蒂默加拉的医疗设备比较简单,如留在此地治疗,风险很大。但若转诊到符合抢救条件的医院,车程至少4小时以上,风险更大。

张定宇和来自摩尔多瓦的外科医生商量后,决定冒险就地手术,和死神赛跑。

输血、麻醉、上呼吸机——处于失血性休克的伤者,血压略有回升,心率也开始下降。张定宇正庆幸过了术前准备这一关,不料生命监护仪上的心率滴答声却骤然减慢,心电图上的心率也不停往下掉。心电图最终成为一条直线,少年的心跳停止了。

张定宇不死心,拼尽全力给眼前已经没有心跳的孩子做心外按压,并注射急救药品。

“他只有15岁,他只有15岁……”他满脑子只有一个意念:不能放弃,不能放弃,不能放弃……

5分钟的心外按压,似乎让命运动了容。伤者的心跳回来了,奇迹真的降临了!

情况稍稍稳定后,外科医生紧急消毒皮肤,开始做手术取子弹。术中,张定宇心惊肉跳地发现,这颗子弹进入体内后,没有直线前进,而是在体内翻转,连续在腹壁、小动脉、小肠、结肠等部位穿了8个洞。

输血2200毫升,补液4000毫升,经过7个多小时的手术,张定宇与其他“无国界医生”一道,终于把心脏停跳的重伤少年,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医疗救援,24小时待命

张定宇是湖北第一个“无国界医生”,也是中国最先加入“无国界医生”的医务工作者之一。

作为一个独立的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致力于为受武装冲突、流行病、疫病和天灾影响,以及遭排拒于医疗体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紧急医疗援助,不受种族、宗教、性别或政治因素所左右。

在前线,特别是正在发生冲突的地方,尤其需要流行病学专家、心理学家、妇产科医生、外科医生、骨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而麻醉,正是张定宇的强项。

在张定宇所在的蒂默加拉救援点,外国专家来自世界各地:中国、日本、西班牙、俄罗斯、南非、意大利、比利时等等,就像一个医疗救援“联合国”。

国际救援的日子,医生24小时待命,只要急诊科、手术室、病房打来的电话铃一响,哪怕夜半三更,也要立即上手术台。

“在这里,你离死亡和伤痛更近,便会对生命产生不一样的敬畏和珍惜。”张定宇说,无论来自哪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灾难中的人民提供人道救援。“我也一刻不曾忘记,我是中国医生,一言一行都要为祖国增光。”

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是他的战场

2011年1月22日,张定宇早上在急诊室接到电话通知:“刚刚发生了炸弹袭击,有警察伤势严重,正送往这里,立即准备。”

伤者很快送到,45岁,是个体重超过200斤的大块头,左上肢血肉模糊。

伤者脖子短、口小,张口检查只能看到软腭,气管插管有些困难。但没有选择,张定宇只能先给他静脉滴注镇静剂,再往咽喉做局部麻醉。几经周折,终于插管成功。

他永远忘不了那天的一幕:伤者左上肢中间部分的骨骼和肌肉已被炸飞,残留的人体组织和泥土连接在一起,只能截肢。

第二天,他通过当地报纸才知道,有两名袭击者在路边放置了爆炸装置,警车通过时引爆,造成三人受伤,其中一人重伤。

张定宇在那天的救援日记中写道:“战争和灾难给世人带来的伤痛,往往需要一生去愈合。正因如此,和平才显得更加可贵。”

医者无疆,他在远方挽救过的生命,又何止巴基斯坦的人民。

1997年11月,张定宇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

此后10余年,他将这一切的记忆封存在生命里,绝口不提。

当我们循着他高低不平的足迹,从往事中一路走来,才恍然大悟,他为何要拖着渐冻的身躯,步履匆忙——

不仅仅是因为生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更因为他深爱着这世间一切生命,希望用自己的微弱之光,疗愈这世间的伤痛,直至阴霾散去,阳光正好。(李墨)

(来源:《湖北日报》2020年2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