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经济日报】“最美面罩姐姐”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喻银燕: “往前冲,这是我的天职”

【经济日报】“最美面罩姐姐”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喻银燕: “往前冲,这是我的天职”

2020-02-10 09:42 经济日报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喻银燕正在工作。 (武汉协和医院供图)

近日,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喻银燕的一张工作照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照片中的她低头凝视,眉头紧蹙,汗水蒸发又凝结成水珠布满防护面罩、挂在眼睫毛上。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最美面罩姐姐”。

“当时我应该是在给病人抽血,同事拍照的时候我一点儿也没察觉。”喻银燕告诉记者,由于医用防护服密不透风,工作时间长了面罩就会凝起水汽,身上的衣服也会被汗液浸透,“出汗多也不敢多喝水,怕上厕所会耽误工作。我们人手紧张,一定要把时间百分之百地用在治疗患者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喻银燕所在的发热门诊仅有十几名医护人员,每天需要接诊四五百名患者。随着各地医疗支援队伍陆续抵达武汉,现在门诊部医护人员的人数翻了一倍,但随着疫情不断蔓延,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也在持续增长,目前日均就诊人数超过800人。

喻银燕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已有月余。2019年12月31日,在家轮休的喻银燕接到电话,通知她当晚须赶到医院发热门诊上夜班。通话中对方语气急促,来不及多想,喻银燕简单与家人交代了几句便匆匆赶往医院,成为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批“冲锋者”之一。

当晚,来发热门诊看病的患者人数远超平常,凌晨1点左右,患者在走廊里排起了长队。作为夜间值班护士,喻银燕要负责帮病人分诊、量体温、验血、递送检验样本、配药输液,还要安抚病人因排队时间长而产生的烦躁情绪。

“从那晚开始,我们的工作节奏就像按下了快进键。”喻银燕告诉记者,上完第一晚夜班后,她便开始发烧,双眼红肿,极度乏力,肺部CT检查显示其肺部有炎症反应。经过5天卧床休养和抗生素治疗,喻银燕病情好转,便立即回到工作岗位。“每多一个医护人员,患者就多一份支持、多一份希望。”

今年1月7日,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被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来就诊的患者人数大幅度增长。有些患者在疾病恐慌和排队焦虑的双重压力下情绪爆发,为了平复患者的心情,喻银燕和同事开始挨个对患者进行疾病科普。“讲到后面嗓子都是哑的,有些患者看我们太辛苦,就主动帮我们开展科普工作。”喻银燕说。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喻银燕说她和同事一工作就是12个小时,“根本没有时间去害怕”。“护士工作很辛苦,平时我们常开玩笑要‘辞职保命’,但真遇到了紧急情况,没有一个医护人员退缩,甚至连一句抱怨的话都不曾听到过。我们就像‘敢死队’一样往前冲,既来之则战之,脑海里只有‘治病救人’4个字,这是我们从医者的天职”。

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喻银燕早早将儿子托付给了亲戚照顾,丈夫也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他又当保姆又当司机,家庭里里外外全包了,我只要负责工作和休息。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平时在身边时老批评他,这一下几十天见不到,心里怪想他的。”喻银燕笑着说。

从2004年进院,喻银燕已经在护士岗位工作了16年。“如果说以前我们是忙得一分钟都不能停,现在则是忙得一秒钟也不能停。看到病人、网友、爱心人士对我们的关心和理解,我觉得再累也值得。”

喻银燕回忆说,有一天上班时,她所在的发热门诊收到一份匿名的关怀——快递小哥送来的一篮水果。当他们准备退回买家时,快递员却告知“联系不上对方,无法退回”。喻银燕猜测,这可能是某位患者看到医护人员如此辛苦而默默送来的。一篮水果,让整个科室几十人备感温暖、充满力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诗阳)

(来源:《经济日报》2020年2月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