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健康报】湖北:武汉之外的鏖战

【健康报】湖北:武汉之外的鏖战

2020-02-06 17:24 健康报

这场战役已打响近半月,在武汉之外的湖北各市的抗疫战场上,医护人员、志愿者、患者一直在鏖战,未曾停歇。

抗疫路上有你同行

2020年2月2日,网友说,这一天的谐音是“爱你爱你”,要与相爱的人在一起。在湖北省各市的一线医务人员中,有不少夫妻同在战场。

襄阳市中医医院医务处协调室主任黄金,2月2日生日。一大早,黄金带着专家组进入了隔离病房。面对愈渐增加的病患,他的全部心思都在抗疫战场上。

妻子刘瑜是襄阳市中医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两人约好“晚上早点回家”。没时间准备丰盛的晚餐,刘瑜下了长寿面,没有蛋糕,用馒头,没有蜡烛,用打火机……晚上,黄金到回家,简单的仪式蕴含着无限爱意。黄金许下心愿:人间皆安。

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卓道勤和脑病科护士长吴志华,也是一对抗疫夫妻。卓道勤是襄阳市防控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不但参与科室的治疗、管理,还一直参与县、市、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及疑似病人的会诊、诊断、治疗。作为脑病科护士长,妻子吴志华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连轴上班。

襄阳市中医医院住院总医师闵磊,有着15年的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每天要到科室协助处理各种急症及突发状况。正月初三,闵磊结束了一个27小时的二线班。值班期间,住院病人病情突变,紧急气管插管、组织抢救,闵磊一夜无眠;夜班结束后,又协助白班医生查房、治疗。在临城宜城工作的爱人也是医生,春节期间一直在医院发热门诊的一线。除了除夕一起吃了顿团圆饭,两人春节期间再没相见。

“责无旁贷,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对彼此的最大支持。”闵磊说。

“我记得你的眼睛”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记得你的眼睛。”这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隔离病区护士朱倩日记本上的一句话。

1月27日上午,朱倩给两名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做治疗。两位病人住在科室里的12床和13床。

13床患者说:“等我出院了,我一定要好好感谢你,你们医护人员太辛苦了!”“我只是支援感染科的其他科室护士,等你们出院后,我就回到自己科室了。”朱倩听到患者的话,笑着聊天。

13床的患者突然拿起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我把你照下来了,我记得你的眼睛,等我出院了就一层楼、一层楼去找你。”旁边12床的患者赶紧说:“我记得你的声音!”

“好,那我们约定,你们一定好好配合治疗,好好养病,争取早点回家!以后凭着照片来找我。”朱倩和两位患者约定。

朱倩说,每次患者看她走进病房,都努力忍住咳嗽,尽量少说话,敦促她赶紧出去,生怕把病毒传染给她。

同在隔离区,护士陈静也对一件小事记忆深刻。一天,一位确诊的重症患者需要抽血化验。陈静问他:“疼吗?”患者说:“不疼,我怎么会说疼,你们是救命恩人。”

防护服不能脱

30岁出头的覃锐是恩施州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医生。疫情来袭,覃锐主动请战进入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工作。

1月23日,是覃锐进入隔离区的第一天。防护服脱下、消毒、再穿上,至少需要1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覃锐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没喝水,没吃饭。抗疫形势严峻,这种状态成了常态。“差点成仙,不对自己狠点,都不知道自己有多行!”覃锐笑侃。

在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何坤已身穿防护服工作了一周。“到发热门诊要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和口罩,整个人都被包起来了。护目镜里面全是雾气,视线几乎全被遮挡,看东西都是糊的。好不容易眼睛适应了,呼吸又因全副武装变得沉重困难。”何坤说,每天接诊病人时要询问患者的症状,回答问题,还要科普疫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内心的恐惧,每天要说很多话。

抗疫战场上,全民皆兵。春节期间的夜晚,户外又湿又冷,年过五旬的杜祖伦负责恩施州中心医院夜晚安保工作。他不是在大门口值守,就是在院内巡逻,没申请过一次调班。他说:“这个时候,不能拖后腿。”

在恩施州中心医院中医部,还有一道蓝色的风景线。身穿蓝色一次性隔离服的志愿者,有非临床医护人员,也有社会人士。他们主动请战,负责测量体温,对病人进行预检分诊,为防疫贡献力量。(特约记者 李丽 万文波 吴诗成 本报记者 李琳

(来源:《健康报》2020年2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