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健康报】张定宇 用渐冻的生命托起希望

【健康报】张定宇 用渐冻的生命托起希望

2020-02-06 17:18 健康报

1月31日,湖北省委发出《关于授予张定宇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57岁的张定宇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中,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抢回更多病人

自2019年12月29日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600多名医护人员,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奋战了一个月。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9时,57岁的张定宇带着疲惫,一瘸一拐走向记者。突然,手机铃声响起。

“您家莫急莫急,在医院门口吗?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

“搞快点,搞快点,这个事情一会都等不得,马上就搞!”

浓眉,黝黑,风风火火。一小会儿,他接打了6个电话,整个走廊都能听到他在喊。

雷厉风行,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全院都晓得我性子急、嗓门大。”从小在武汉硚口长大的张定宇笑着为自己打圆场。“性子急,是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他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地提起埋在心里的秘密:“我是一位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在疫情中“逆行”的29天里,张定宇往往凌晨2时刚躺下,4时就得爬起来,接无数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就在他日夜扑在一线,为重症患者抢出生命通道时,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危急时刻,必须坚决顶上去

1月24日,除夕夜。晚8时许,张定宇接到武汉市卫生健康委电话,解放军陆海空3支医疗队共450人,已抵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其中,陆军军医大学150人医疗队将奔赴金银潭医院。

张定宇和团队受到极大鼓舞。“近一个月,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日常状态下,护士两小时交接班一次,现在需拉长至四五个小时,严重的体力透支也会增大感染风险。”他说,解放军来了,压力将减轻不少。

晚10时许,张定宇又接到电话,上海医疗队136名医护人员也将进驻金银潭医院,凌晨2时抵达。

安顿完医疗队,已过凌晨3时。日历悄然翻到1月25日,大年初一。

“腾空病区的两层楼面,搞好清洁消毒!”一大早,张定宇就开始为进驻医疗队调整空间布局。

1月26日下午1时,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成建制接管该院两个病区,经过3个多小时准备,第一批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20名患者转入。下午2时,上海医疗队接手该院老病房,共两个病区约80张床位。

截至当晚11时,金银潭医院当天接收53名转诊患者,累计收治患者657人。(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还有一批病人要连夜转过来,估计今天要达到70多人。”张定宇从会议室的窗户望出去,不远处的南楼、北楼和综合楼,21个病区,灯火通明。

“身为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坚决顶上去!”张定宇告诉记者,该院240多名党员,没有一个人迟疑、退缩,全部挺在急难险重岗位。

当前最需要的,是消除恐惧

2019年12月29日,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4天后,该院开辟专门病区。

凭着多年在传染病领域的专业经验,张定宇感到这个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带领大家率先采集了这7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进行检测。

“为什么要采集肺泡灌洗液?因为我们发现,一些病人在做咽拭子检测的时候是阴性,但病情却在持续加重,肺部CT异常,我们怀疑病毒已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泡,果不其然。”张定宇说,病毒躲在肺泡里,咽喉检查根本查不出。后来,病人肺部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病情进化非常凶猛,究竟这是一种什么病毒,谁也不知道。

王立伟(化名)是华南海鲜市场的经营户,首批7名感染者之一。他的妻子和姨妹,也在这次疫情中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1月5日,王立伟的妻子来到金银潭医院,坚持要住院。张定宇看了她的肺部CT后发现,虽有阴影,但症状较轻,建议配合药物,居家隔离疗养。在家坚持每人戴口罩,实行分餐制。两周后,她的血象在免疫力和药物帮助下恢复正常,肺炎治愈了。“在我接诊的轻症病人中,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例。眼下,提高人体免疫力非常重要。传染病不是绝症,当前最需要的是消除恐惧。”

是好医生,但不是好丈夫

张定宇的双腿,上下楼越来越艰难了。每当有人问他,腿怎么了?他都大手一挥搪塞道:“我膝关节不好。”全院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一瘸一拐的脚步,缘于渐冻症的折磨。

“这个病的名字真的很形象,上下楼梯的时候,腿真的跟冻住了一样。”张定宇说,他从来不说,是因为不想影响同事,他生来乐观,不喜欢叫苦。他微笑着把身体蜷缩在椅子里说:“你看我现在长得五大三粗,慢慢地,我会像这样缩成小小的一团。每位渐冻病人,都是看着自己一点一点消逝的。”

回忆与病毒争分夺秒的29天中最艰难的时刻,眼前这位硬汉忽然湿了眼眶。“有天下班我回家很晚,跟爱人谈起医院里病人的情况,说发病的时候会很喘。她说,我也觉得有些喘。”张定宇的爱人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第二天,她悄悄去医院检查,确诊已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随后入院。

分身乏术的张定宇,有时忙得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妻子一眼。

“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珍惜还能走路的时间

在金银潭医院北楼五病区主任魏明眼中,张定宇平常性子非常急,你一旦有困难向他反映,他会想方设法,立即解决。“我们这个病区刚开时,很缺人手,我一急就给张院长打电话,他马上带着护理部、后勤科室人员来现场办公。”

从武汉市第四医院副院长,到武汉血液中心主任,再到6年前出任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白大褂一穿就是几十年。

在抗疫一线,他临危受命。在灾情关头,他冲锋在前。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张定宇就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

1997年11月,张定宇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

2011年除夕,张定宇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中国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阵电话铃声唤醒。一名产妇子宫破裂出血,需紧急抢救。匆匆赶到手术室,做麻醉,稳定病人血液循环。不到30分钟,一位男婴呱呱坠地。紧接着,第二台剖宫产病人转到手术台,张定宇紧急给产妇侧卧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输液,20多分钟,又一个新生命诞生。

这样一位施恩于人、充满大爱的白衣卫士,却总把“感恩”二字挂在嘴边。

“很感激解放军医疗队的分担,让我这两天凌晨1点就能躺下了,之前有时得扛到三四点才能睡。”

“这样的疫情和灾难,无论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后果都不可想象。我很感恩,当我们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时,背后支撑我们的,是整个中国。”

疫情发生前,有空的时候,张定宇会去徒步。他说,自己很珍惜还能走路的时间。(通讯员 唐晓安 李墨 吴纯新 本报记者 毛旭)

(来源:《健康报》2020年2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