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湖北日报】黄梅独山:一座乡镇卫生院的战斗

【湖北日报】黄梅独山:一座乡镇卫生院的战斗

2020-02-04 10:10 湖北日报

截至2月2日24时,黄冈市累计确诊病例1246例,疫情在全省仅次于武汉。

黄梅县独山镇作为打工大镇,全镇3.6万人有十分之一在武汉务工,农历腊月二十前后大批人员返乡过春节。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只有48名医护人员的独山镇卫生院,1月22日进入紧急状态,24人请缨第一批走上发热门诊、省界监测哨点、流行病学调查等一线岗位。

任务急、条件差、防护物资缺,基层卫生院如何防控疫情?2月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实地探访黄梅县独山镇卫生院。

“发热病人请走专门通道”

下午2时,走进一楼门诊大厅,左侧设有一个预检分诊处。“发热病人请走专门通道。”“请问你哪里不舒服?”身穿防护服的口腔科医生余花平,对前来者测量体温,家属也不例外。

“发热超过37.2℃,有咳嗽、胸闷、呼吸道症状,就把病人引到发热门诊筛选、分类。”她说,从早上8点到现在,一共接诊72名患者和3名陪同家属,其中5人有发热症状。

从1月22日开始,医院关停口腔科、妇产科,余花平和妇产科同事张慧,主动报名到预检分诊处,每两天一个班次,每个班次工作9个小时。“我们跨专业上一线,起初有些畏惧。”余花平说,“经过几轮培训后,现在从容多了。”

门诊大楼前门右侧,一块标识牌上写有“发热病人通道”,泥渣地面上,一路铺就的红地毯特别醒目。“1月21日才紧急启用,来不及修便道。”院长陈春阳介绍,门诊大楼建于2016年,当时专门设置发热门诊“三区两通道”,一楼右侧4间房子120平方米,严格划分为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开通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遇到重大流行病时启用。

记者从医务人员专用通道经过清洁区,欲进入缓冲区时被陈春阳阻止,“进去要穿防护服,一线医护人员才行。”

此时,在发热门诊值班的是何记球、李鸿博两位医生。他们介绍,1名从武汉回来的发热病人,留在住院楼一楼隔离病区留滞观察;4名发热情况较轻的患者,居家观察。

“电话、微信请教上级医院同行”

“早发现、早隔离,是防控疫情的关键。”陈春阳说,该镇组织村组干部和村医,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摸排返乡人员6214人,对武汉、黄冈返乡的1931人每天定期监测健康状况。

说话间,副院长倪志敏报告:“转运到县人民医院的两个重症病例,他们家人体温正常,没有其他症状。”

1月22日晚,卫生院腾挪出5间病房10个床位,紧急改造后作为发热病区。“目前在院留观的有5名发热病人,连续几天体温正常、症状好转者,回家隔离观察,症状加重的转运到定点医院。”倪志敏说,乡镇卫生院没有确诊能力,对于留院观察病人,都按照确诊病例同样的标准护理、治疗。

倪志敏负责的救治团队有7人,5人轮流在发热门诊值班,2人值守在隔离病区。“抽调了非内科医生,人员不算吃紧,但新型肺炎患者的救护培训还不够。”他说,只能电话、微信请教上级医院同行。

按照“村巡诊、乡留观、县重症”模式,截至2月2日下午5时,独山镇累计居家观察51人,留院观察19人,转运2例重症到县人民医院。

“用泥土等路障封村封塆的早已全部清除,改成人员值守,急救车可开进塆子接病人。”独山镇党委书记马聪向陈春阳介绍。

“一件防护服要用三四天”

陈春阳说,卫生院最匮乏的是防护物资,每天需要N95口罩120个、外科口罩200个、防护服40套、护目镜40个,应急仓库的20套防护服和10个护目镜早已用完,现在只能通过各种渠道自筹。

“一件防护服要用三四天,换了也不扔,直到破裂。”预检分诊处已值守5天的张群说,卫生院换防护服的房间,24小时开着紫外线灯,为换下的防护服消毒。

“没有防护鞋套,他们就用医疗垃圾袋;没有N95口罩,就在KN95口罩外面加一层外科口罩。”倪志敏眼眶泛红。

陈春阳说,卫生院已组织三次医务人员防护培训,防护物资不足,只能靠培训弥补,尽最大努力让医务人员零感染。(柯利华 王政 於慧 吴慕枫) 

(来源:《湖北日报》2020年2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