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三峡日报】头条,必须要给这群“最美逆行者”!

【三峡日报】头条,必须要给这群“最美逆行者”!

2020-01-30 21:56 三峡日报

自新型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宜昌广大医护人员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不畏惧、不退缩
冲锋在前,以身为盾
守护百姓健康!

宜昌市中心医院1700名护士:

放心,我们坚守在一线

1月26日,宜昌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内,当班护理人员坚守在岗。接诊、初判、采样、陪检、护送……所有流程顺畅衔接,防控工作紧张有序。

其中一名大眼睛女孩叫周红丹。她是该院机动护士库成员、普外科病区护士。1月20日至今,她已经有6天没有出过医院大门了。

6天前,新型肺炎疫情发展,市中心医院召集紧急会议,将严峻形势层层传达给护理部1700多名护士。当天傍晚,周红丹就拎着行李住到了医院。

大家惊讶地看着周红丹,谁知她自己先红了眼眶。她先生1月13日出差到武汉东西湖区,停留数日后于当晚开车回宜昌,途中出现头疼症状,体温升至37.5℃。

“如果等他回来,一旦被诊断为疑似病例,我自己也会因为密切接触被隔离”“平时四五个人就能够保证发热门诊正常运行,但眼下情况特殊,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思考再三,周红丹决定避开先生,提前到岗。

那注定是个漫长的夜晚。23时,先生抵达宜昌后直接到了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同在一幢大楼,但夫妻俩出于安全考虑,只能通过微信联系。查血、拍CT后,先生被作为疑似病例转送到市三医院隔离观察,至今未与周红丹见过一面……

周红丹到岗后,次日,机动护士库全体成员主动请缨,要求到一线。

“机动护士库一共60人,个个都是科室的护理能手。”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席祖洋告诉记者,2015年成立以来,机动护士库每年举行两次急救、隔离等理论脱产培训,并统一安排到急危重症科室实训学习,如今已锻造成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的“硬核”护理队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没有任何动员令和倡议书,短短2天时间,全院10余名临床科室护士长,141名护理专业技术带头人,男护联盟团队,神经外科、产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的全科室医护人员纷纷发送请缨信息和请战书,请求到疫情一线去支援。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贺中云在发热门诊坚守3天3夜,梳理流程,强化防控措施,尽全力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骨外一科护士长赵龙桃放弃休息,奋战在江南院区发热门诊一线,凭借丰富的护理经验,对患者做出准确判断,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护理部大护士长王静曾参加2003年的非典防控,实战经验丰富,主动担负起一线人员的培训任务,直到每个人都培训到位、能直接奔赴战场……到更前线去!

医院还从请愿的护士中,抽调了2名男护赴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2名男护、5名女护到市三医院支援疫情救治工作。临别前,他们宣誓表态:众志成城,我们共渡难关!(记者 杨婧)

“不管风险多大,

我都要冲上去!”

“我是一名医护人员,遇到这样的重大疫情,我理应冲在最前头,虽然很累很辛苦,而且也很危险,但我不后悔,我为自己的选择自豪,更愿意为战胜这场疫情、守护群众健康贡献一份力量。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晚上11时许,记者连线王冬梅,谈到当时的选择,王冬梅在电话里这样说道。她的声音里透出高强度工作后强烈地疲惫感,但她坚定的语气却彰显出了一名医护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王冬梅是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的一名护师。1月23日,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派出6名医务人员支援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疫情救治工作,她就是其中的一员。

1月21日,医院外科护理部门组织各科室护士长开会,研究医院护理部门如何做好新型肺炎疫情的预防工作,就在会议现场,单位接到紧急任务,抽调2名医生、4名护士支援市三医院开展疫情救治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麻醉科46岁的护士长黄陈红第一个报了名。没有任何犹豫,王冬梅也冲了上去:我也去。

“我们早上7点30上班,要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有的病区可能更长。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登记患者的信息,和患者家属联系沟通,帮助患者办理住院手续等。这里的防护措施是非常严格的,防护服、护目镜、医用防护口罩、鞋套、手套都很齐全。”王冬梅说,“工作量太大,我们中午基本不休息,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晚上下班也没有具体的时间,只有把工作忙完了,大家才会下班。”

电话采访结束后,王冬梅还通过微信传来她父亲从安徽写给她的信息。

“冬梅,你已经加入到抗击新型肺炎疫情一线工作,这项工作既光荣又神圣。但又有被感染的风险,你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要时刻注意防护自己,爸爸盼你平安归来。”

王冬梅在发给记者的短信中写道: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面对这场疫情,不管压力多大、风险多大,我都要冲上去,并且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和所有的医护人员一起,打赢这场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战役。(记者 阮仲谋  通讯员 喻伟)

“大家放心,

我们定会全力以赴!”

“让我去!科室就我没有孩子,我又是男护士,我可以随时出发。”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护士李永平,在知晓医院决定组织医护人员到市三医院支援疫情救治工作后,主动请战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退缩。1月23日,李永平随市中心医院5名医护人员到市三医院支援疫情救治工作,他的动态也时刻牵动着后方同事们的心。


李永平投入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后,科室负责人宋新宇号召在家的医护人员向李永平学习,他说:“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我们团结一致,一定能打赢这场仗,期待李永平早日归队”。


“加油小李子,一定安全归来!”

“小李子累了就说一声,我们随时准备上。”

“小李子千万别硬撑啊,有困难大家一起扛。”

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天使群”微信群里,大家每天都会为李永平加油,面对同事们的关心,李永平坚定地说:“请大家放心,我们在这里一切都好,我们医护人员定会团结一心全力以赴。” (记者 袁雪梅 通讯员 韩毅) 

妻子想要一线丈夫自拍照被拒绝

可他承诺:

等疫情过去,回来好好拍给你看

“我今天要连上24小时班,这会儿正在吃午饭,你放心,我很好。” 1月26日中午快2点了,身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市二医院医生张斌才吃中饭,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在微信上给妻子张慧琴报个平安,这是他们的约定。

1月23日早上,市二医院ICU医生张斌、护士邓甜甜和杨慧三人主动报名,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进行支援。

“抵达武汉之前,我们反复给彼此打气,可踏入医院那一刻,紧迫感扑面而来。”90后护士邓甜甜新婚不到一年,毅然来到一线,今天是正式“上岗”的第三天,巨大的工作强度让这个年轻女孩感到了压力。

“大家辛苦了,坚持住,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打赢这场持久战,我们是病人的希望!”张斌时不时给两位同事打气,稳住大家的心。来武汉前,张斌的妻儿已回到老家,他没有将决定告诉家人,妻子还是从他人的朋友圈中得到的消息。

在金银潭医院,张斌一个人要负责5个重症病房。护士们的工作也很重,5个护士要负责30多位病人。穿上防护服,每个人都捂得只剩一双眼睛,大家在衣服上写上姓名,就匆忙投入工作。“共事几天了,我都不知道其他医生护士长什么样。”杨慧说,虽然彼此并不相识,但是大家为了一样的目的,那就是战胜疫情。

虽然工作辛苦,但他们并不孤独。许多热心市民将食品和物资不断地送往医院。大年三十的晚上,张斌收到一个蛋糕,上面写着“武汉加油,最美逆行者,等你们归来”。当时已近凌晨,捧着小蛋糕,累得几乎虚脱的他,心里却很暖。

因为担心,张慧琴想在微信里要一张张斌的自拍照,最终也没能实现,因为只有十分钟的吃饭时间,还没说上几句张斌又去治疗病人了:“口罩压得脸不好看了,不拍了,我一定好好工作,争取早日平安归来,到时候好好拍给你看!

张慧琴心里有埋怨,更多的是心疼:“他肯定很累,不然不会不给我看照片的。”(记者刘晶晶,通讯员谭云妃、舒可儿、黄星)

他们是医生

是请战者,更是勇士!

正是因为他们逆行的背影

我们才更坚信平安与幸福!

如果你也心疼逆行者们,至少还可以这样做:春节期间减少外出,亲友聚会改为线上祝福;外出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加强健康知识,不信谣、不传谣。

在疫情面前,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便是对坚守奉献的逆行者新春最大的祝福。
这个春节,我们向逆行者致敬!
愿所有医护人员,早日平安归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