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九十四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九十四场

2020-05-12 09:00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时间2020-05-11

      嘉宾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红;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副局长魏     森;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审计师沈永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副主任李阳。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今天,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94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市服务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红先生;

    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副局长魏森先生;

    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审计师沈永刚先生;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先生。

    首先,请李阳先生通报全省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

    截至2020年5月10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8134例,其中武汉市50339例,其他市州17795例。

    2020年5月10日0时-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均来自武汉市,无境外输入病例。全省除武汉市以外的地区已连续67日无新增确诊病例。

    截至2020年5月10日24时,全省现有确诊病例6例,均来自武汉市,现有疑似病例0例。全省累计病亡4512例,累计治愈出院63616例。

    2020年5月10日0时-24时,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1例,转确诊5例,解除隔离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15例。

    5月9日以来,在武汉市东西湖区长青街三民小区,连续发现6例确诊病例。东西湖区风险等级也由低风险调整为中风险。这充分说明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要时刻绷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根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解决遏制反弹风险。

    广大群众要提高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发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就近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通报完毕!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请张红先生介绍武汉市服务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红:

    大家下午好!受疫情影响,武汉市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备受关注。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武汉市经信局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深入、精准帮扶企业,努力当好“店小二”、“娘家人”,千方百计推动复工复产,全面打响经济保卫战。通过努力,全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好于预计、快于预期。截至目前,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8.8%,复岗率97.7%。工业企业实现应开尽开。

    保企业就是保就业,在全市130.17万市场主体中,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占比超过98%,中小企业是保企业、保就业的主战场。武汉市经信局积极落实复工复产系列举措,加强部门联动,与广大中小企业共渡难关。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狠抓龙头企业的复工,带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稳住经济基本盘,快速带动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批量复工复产。围绕第一批14户龙头工业企业及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市经信局3月初即成立了重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专班和协调小组,下沉到各区和重点企业,全面摸排武汉市重点产业链龙头和关键配套企业。制定发布《武汉市工业企业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导则》、《武汉市工业企业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编制指南》,指导企业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和工作措施。建立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快速响应机制,每日调度,每日通报,对产业链龙头及关键配套企业开展一对一对接帮扶,协助企业解决员工返汉、物流运输等问题,共协调货车通行2000余车次,帮助近6万名员工返岗。通过以大带小、上下联动,首批复工的14家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1064家配套企业实现协同复工。

    二是出台惠企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制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有关政策措施》,从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金融支持、保障企业用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优化提升服务五个方面提出21条惠企措施。推动有关部门落实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减免社保费和缓缴住房公积金等一系列财税、金融、社保措施。编辑了《武汉市应对疫情惠企政策汇编》及《政策清单》,加大政策宣传解读,成为武汉市惠企政策“小红书”,目前在线阅读量超过150万人次。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全面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截至4月底,已减免社保及拨付稳岗就业补贴86.22亿元,水电气降价累计2.075亿元,全市国有企业预计减租约4亿元,市级科创小微企业园、双创示范基地预计减租约3亿元。市疫情防控物资生产扩能技改已纳入74个项目,总投资50.56亿元,计划申请技改补贴资金3亿元。

    协调加大企业金融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流问题。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再贷款已向202家企业发放优惠贷款187.26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46%;设立中小微企业纾困资金,两期共400亿元,一期200亿元,其中3025家工业企业已推送银行对接,截至目前成功对接工业企业538家,贷款金额40.7亿元,正在组织工业企业申报第二期纾困资金;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今年截至目前已发放续贷48笔,融资6.26亿元。

    三是畅通中小企业市场循环,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为缓解本地中小企业产品销售难题,制定《关于促进武汉工业产品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引导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类项目使用武汉工业产品,支持工程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带动本市中小企业抱团拓展市场。会同城建局等相关单位,收集生产企业及建设工程单位的需求,编制了《武汉工业产品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及《武汉市建筑工程建设单位目录》,相继举行“畅通武汉制造市场循环供需对接会”、“农超工贸对接展销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打通产供销,稳定供应链,为中小企业增加订单获得机会,推进市场循环加速。

    四是优化企业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优化企业服务,开展“千局联千企”、“万名干部联系服务万家企业”等活动,主动上门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企业获得感。目前“千局联千企”活动中,1021名干部已对接1906家企业,收集问题918个,已解决606个。“万名干部联系服务万家企业”活动,完成8600余家企业对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扩大中小企业服务覆盖面。组织遴选93家第三方服务机构,预计今年全年将为近万家中小企业提供财税、法律、管理咨询、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开展创业天使导师团志愿服务中小企业工作,共举办公益培训、沙龙、门诊咨询等活动131场,服务9287人次。组织疫情防控、协同办公、网络会议、市场营销等4个类别119款信息化产品,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线上信息化服务。

    中小企业是武汉经济社会的“毛细血管”,疫情给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不小影响,中小企业的难点和痛点,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企业服务,及时倾听企业呼声、反映企业诉求,尽力为企业纾难解困。加强沟通、协调、跟踪,推动有关惠企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搭建平台,开展产业链、供需链对接活动,积极帮助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用好用活中小微企业纾困资金,协调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全力促进中小企业加快恢复、加快发展。

    谢谢!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请媒体开始提问,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请问武汉市出台了哪些金融政策?

    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副局长魏森:

    感谢您的提问。受疫情影响,武汉市大量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困难。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武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政策。

    一是建立了200亿元贷款额度的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3月23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制发《武汉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武办文〔2020〕6号),4月5日,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发《武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武政办〔2020〕18号),建立首期200亿元贷款额度的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1年期的无息贷款,市级财政建立相关全额贴息机制。目前,已增加第二期200亿元贷款额度,总额度达到400亿元。

    二是建立了200亿元贷款额度的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资金。4月18日,市政府办公厅制发《武汉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政策措施》(武政办﹝2020﹞23号),4月27日,市政府办公厅制发《武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武政办〔2020〕31号),设立200亿元贷款额度的定向纾困资金,对个体工商户发放的优惠贷款,在额度内按照不超过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50个基点给予贴息。

    三是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服务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对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偿、保费补贴和正向激励的政策支持。武汉市财政局、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联合制发《关于完善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发展的意见》(武财金〔2020〕171号)。对纳入省再担保集团“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的融资担保机构,财政给予10%风险代偿;对融资担保机构符合要求的担保业务责任额度给予1%保费补贴。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服务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此外,武汉市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及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如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减免担保费和再担保费政策、延期还款政策等。

    中国日报记者: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为帮助武汉企业渡过难关,请问一下利好小规模纳税人的最新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审计师沈永刚:

    谢谢您的提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复工复产,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税费优惠政策。今天在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社会关注度高、受惠面大、最新出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武汉市出台的有利于减轻租金负担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具体措施。

    为了帮助纳税人走出困境,财政部 税务总局2020年第13号公告明确:自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湖北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5月7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又发布24号公告,将上述优惠政策的期限,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这将更有利于缓解武汉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压力,提升增强抗风险能力,对于保市场主体和保就业起到积极作用。初步测算,此项政策将使武汉市63万户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可免征3-12月增值税及其附加。

    同时,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细疫情期间湖北省政府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有关政策规定,帮助纳税人缓解疫情影响,鼓励出租方减免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租金,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武汉市税务局发布公告,明确对在疫情期间,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的单位和个人,根据租金减免额度,可申请减免对应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比如减免租金3个月及以上的,可申请减免2020年度全年对应出租房产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为保证税收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用“真金白银”惠及广大中小微企业,武汉市税务局正在通过加强政策落实的网格化管理、大数据比对核查、跟踪问效等方式,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应享快享政策红利。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为扶持遭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持续经营,武汉市近期推出了纾困专项资金贷款政策,请问目前该项工作推进情况如何?

    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副局长魏森:

    感谢您的提问。3月末,武汉市启动了纾困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名单的申报工作。截至4月13日,市金融局共收到相关部门审核确定的第一批企业7357家,融资需求总额541.2亿元,按贴息政策计算的贷款需求总额为406.37亿元。截至今天中午,共有12103家企业通过“汉融通”平台提交申请,各银行机构已为2560家企业发放贷款236.11亿元,另有2761家企业正在加快审批放款。

    从我们跟踪的贷款发放情况来看,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

    一是总体贷款规模快速增长。纾困专项资金贷款自3月末启动申报以来,新增贷款已达236.11亿元,日均新增5.76亿元,是2019年小微企业日均新增贷款的3.4倍。

    二是优惠利率水平保障有力。据各银行反馈,发放的纾困资金贷款利率水平均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50个基点以下,国有大行的优惠力度更大,如建行、工行的主打产品利率均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以下。

    三是审核时效大幅提高。武汉市各商业银行线上信用类贷款均能做到实时审批,线下信用类贷款均能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大部分1个工作日可以完成。抵押类贷款受企业提供材料速度和办理抵押手续的影响,时间相对较长。除开上述两个环节,银行端的审批时限基本可以控制在7个工作日内。

    5月5日,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城建局启动了第二批企业名单的申报工作。我们将继续引导各商业银行与名单企业利用“汉融通”迅速对接,快审快贷,将金融活水更快地引向中小微企业。

    湖北之声记者:请问《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清单》里 “武汉市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中型企业是否能够使用?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红:

    谢谢你的提问。中型企业可以使用。武汉小微融资应急资金支持政策是武汉市2016年设立的,资金使用对象为武汉市小型微型企业。2017年将中型制造业企业纳入市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支持范围。2020年2月将支持对象拓展到中小企业。

    武汉小微融资应急资金主要帮助企业解决续贷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武汉市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有7家合作银行,分别是: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汉口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

    自2016年1月资金启动到2020年5月8日,应急资金总规模由9400万元逐年递增到5亿元,累计发放599笔,发放总额达61.39亿元,帮助武汉市404家企业获得续贷融资69.14亿元。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发放应急资金55笔,帮扶48家企业获得续贷6.26亿元。

    湖北日报记者:最近,听说“凭纳税信用贷款特别火”,能够让中小企业快速申请到贷款,缓解资金压力,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审计师沈永刚:

    谢谢你的提问。2014年开始,武汉市税务部门联合银保监会和银行,在全市率先推出了纳税信用贷款,企业凭A级、B级和M级的纳税信用,就可以直接向银行申请无抵押贷款。

    今年以来,我们又按照税务总局“银税互动”最新要求,会同相关金融机构,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二是将授信企业纳税信用级别范围扩大到C级企业。

    三是优化了信贷审批流程,增加信用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

    四是采取了线上办理等“非接触式”服务,让纳税人获得贷款更方便、快捷和安全。

    举个例子,武汉有一家提供洗涤服务的小微企业,疫情期间,专门为被征用的酒店客户提供洗涤服务,做了很大贡献。

    受疫情影响,该公司业务锐减,经营十分困难。税务部门了解这一情况后,税务部门及时向该公司介绍了“银税互动”的功能,并主动帮助联系银行、申请贷款,2天时间就完成了银行开户和放款全部流程。这笔贷款没有任何质押,凭借的仅仅是A级纳税人的信用等级。

    今年以来,像这样享受到“银税互动”的企业还有很多。目前,武汉市税务局已经携手17家银行共为8161户企业发放贷款金额38.7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已发放贷款金额34.7亿元,占比89.66%,受惠面最大。我们相信,随着“银税互动”的进一步推进,还将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活水”。

    楚天都市报记者:疫情以来,武汉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目前仍有很多中小企业反应获得感不强,请问落实惠企政策抓实抓细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红:

    谢谢你的提问。为加大政策宣传,我局组织编辑《武汉市应对疫情惠企政策汇编》,系统梳理了国家、省、市等相关惠企政策,自3月9日首次发布以来已动态更新到第八版,并通过各种平台进行推送,为了方便企业查询,还加入了搜索功能。同时,我局还制作了《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政策清单》,以“一策一表”形式发布了42条支持政策,一张表格内涵盖了政策标准、申报对象、申报材料、办理程序、责任部门和联系人,一目了然,便于操作,方便企业及时了解咨询政策。

    目前武汉市有1130万市场主体,企业户数达到55万家,还是有不少企业反映不清楚政策,企业知晓度还不够高。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这几个方面做工作,力求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一是联合长江日报等单位,利用抖音、微信视频等新媒体,推出50期政策解读短视频,目前已推送6期,社会反响非常良好,下面还准备推出剩下的44期,扩大政策知晓度。二是协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以手机短信形式精准地推送到企业业主手里。三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优化检索查询功能,企业通过输入企业类别、纳税信用等级等基本信息,就能精准地匹配适用政策,精准地推送,让政策确确实实的惠及广大企业。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