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三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三场

2020-02-14 15:39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时间2020-02-13

  • 嘉宾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广州支援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队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记者朋友们、广大网友:

    晚上好!今天,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二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市的新冠肺炎重症救治进展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先生;广州支援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队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先生;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先生。我们先请三位发布人结合近期工作,介绍当前重症救治工作情况。

    首先请童朝晖先生介绍。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大家晚上好!我们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的成员来到武汉以后,主要是负责金银潭医院、武汉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主要工作包括优化治疗流程和方案,同时调配相应专业的,比方说危重症专业、呼吸危重症专业的医生和护士。通过这段时间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运行平稳有序,危重症的病死率有下降,出院患者比例也在增加。

    第二件事情是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和协和西院区、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被指定为重症救治定点医院以后,我们专家主要是到一些医院去甄别筛查重症患者,同时将一些重症患者转到这三家定点医院。在这个工作中还要负责对到武汉医疗队的一个培训,包括负责相关医院的重症患者的会诊、救治等。

    广州支援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队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

    大家好,我们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行七人是2月1日凌晨到达武汉的。2日、3日根据院感防控的要求,对协和医院西院区的ICU做了结构的改造。3日开始收治病人。7日第二批57人团队到达武汉,我们的任务是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ICU,他们有20张床位,整体我们团队加上原来他们ICU的医护人员,现在是20张床,21个医生,60多个护士,一起负责协和医院ICU的重症需要插管的病人。

    我们从3日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对26名危重症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接通气,这是一个大概的情况,谢谢。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目前在我院设置有南五病区、南六病区、南七病区三个楼层的ICU病区,南七病区ICU病房设置床位16张,南五病区与南六病区各设置床位24张。这三个ICU病区分别由同济、协和、省人民三家医院的危重症专家团队主导临床救治工作,还有国家专家组的专家参与指导临床医疗救治。除了我院的3个重症ICU病区外,在我院驻扎的上海医疗团队在北三病区也建立了一个ICU病区。目前我院的4个ICU病区极大的缓解了危重病人的救治的压力。

    在人员配置上,每个ICU病区均配备护士近50名,医生12名。配备有呼吸机、监护设备、体外膜氧合设备(ECMO)、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还有床旁放射机、床旁心电图、床旁B超、床旁血气等设备,随时为危重症患者提供各种生命支持服务。

    人民日报记者:第五版诊疗方案,在湖北省诊断标准中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对于收治方式是否会有调整?是否会大幅增加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数量?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实际上对临床诊断的病例诊断描述,我们在平常对肺炎的诊断过程中就有。实际上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肺炎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加上CT,临床医生就能做出肺炎的临床诊断,作为临床医师来讲,增加临床病例诊断,是符合临床诊疗常规和临床医生的诊疗思路。

    同时把临床诊断层次加进来以后,就有利于把很多过去我们认为是疑似的患者,按照临床诊断标准纳入临床诊断,有利于对这些临床诊断和患者进行管理,比方说轻症患者可以进行隔离治疗,也更有利于收治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够让更多的过去认为是疑似的患者得到一个更好的收治和管理。

    刚才你问到是否会有增加大量的重症患者?实际上我们想如果说这些疑似患者不收治,这些疑似患者里肯定会存在着重症患者,我们通过临床诊断,把这些重症患者收到住院里医院来治疗,肯定比放在疑似里要更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从临床救治情况看,重症死亡率较疫情初期有何变化?死亡病例有些什么特点?如何提高救治的针对性降低死亡率?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我从我们医院的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医院早期是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所有的患者都集中定点收治在我们医院,所以轻症中普通型和重症的患者都有涵盖。而现在我们医院是重症收治的定点医院,只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所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数量在增加,导致了死亡病例的绝对数的略有升高。而死亡病例主要还是以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一些病人为主。

    关于提高救治的针对性,降低死亡率。一个是现在我们国家采取的针对性的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目前我们有很强大的国家组成的专家团队,支援武汉,我们医院有很多国家级的危重医学专家,同时也从全国各地抽调很多医疗团队,在我院就有上海和福建的医疗团队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支持。二是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的第5版的意见,也给予患者更加专业和规范的一些治疗。第三个我们医院目前也在开展康复病人恢复期血浆的收入,目前也显示出了一些初步的效果。因为康复的患者体内有大量的一些综合抗体来对抗病毒,在此也恳请康复后的患者积极来到我们医院,伸出你的胳膊,捐献你宝贵的血浆,我们共同来拯救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这些病人,谢谢。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实际上对危重症的治疗是综合的,除了管理策略上的变化之外,很多危重症和呼吸危重专业的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加盟,都能提高整体对患者的救治水平。

    广州援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队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

    如何提高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其实危重病的救治分三个方面,一个是治疗场所的问题,我们现在都把危重症交给大医院。第二个就是设备的问题,现在国家层面给了很多危重症病人的一些设备,包括无创、有创、ECMO,还有CRRT等这些设备。第三个是人员问题,从全国调集了非常专业的ICU团队。我想有场所、有设备,再加上专业的人员,相信未来对危重症的救治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目前重症患者在治疗手段上有何新的突破?能否介绍一下对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首先我们国家专家组通过前一段时间工作和实际一线的救治经历,我们发现新冠肺炎的患者,出现一种严重的DRDS也就是严重的呼吸衰竭。与2003年非典相比,这一次的呼吸衰竭进展的更快,病情进展得更快,缺氧有时候发展的很明显。第二点,和2003年非典相比,这次的患者心脏受到的攻击也非常厉害,我们从前期的一些指标分析发现,患者心脏的肌钙蛋白,这是一个专业术语,增高比例非常高,这一类病人救治起来的难度比以前要大,因此我们提出来要密切观察这一类患者的生命体征,比方说心率、血压,特别是他血氧的变化。再就是加强呼吸支持的力度。那么对一些有创呼吸支持的技术要关口前移。第三点要积极的开展有创危呼吸机的机械通气的支持以及体外膜肺的支持,从策略上做了一些改变。我们想通过这些策略的改变,能够积极救治严重危重的患者,同时降低病死率。

    农民日报记者:有数据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在60岁及以上、有重度肺炎的男性感染者,是高危人群。请问重症救治实践如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广州援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队长张挪富:

    一篇文章得出一个病死率,是不具备普遍性意义的,这里面包括病人发病时间、就诊时间、治疗场所,包括医务团队技术力量等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60岁以上,有重度肺炎,又是高危人群,这类人群的死亡率高是不奇怪的。前几天钟院士团队有一篇文章,通过1000多例的总结,符合这三种条件的有三十几个人,而这三十几个人的病死率可能还高于这个数值。

    湖北日报记者:我们知道有些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是高龄老人,不少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请问在目前高龄患者过程中有哪些治疗经验与有效的治疗方法?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一个是早发现早治疗,也就是早诊早治,这是所有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二是我们要积极的控制原发疾病。第三个要加强病人的预警监测,在还没有达到重症标准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当做重症来处理,这样可能会提高患者治愈率。同时高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也并不可怕,我们目前最大年龄出院的患者是90岁,恰好就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也很顺利的康复住院。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实际上有基础疾病而且高龄的患者,的确是这一次肺炎死亡的高危因素。对这些患者实际上应该是尽早就诊,正因为他的基础疾病多,我们要积极的给他,比方说呼吸支持,不让他缺氧,这样的话不至于让他发展成为不可逆的缺氧的状态。第二个老年患者还需要注意营养支持。这类患者高龄、年纪大,在有高热的情况下,他在院外进食喝水少,存在着营养不足的情况,这样的话在后来的治疗里,如果这些高龄患者本身基础状态就不好,再加上营养状态支持不足的话,可能也会引起他的一个救治不成功的因素。第三点就是这类患者往往存在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其它新的并发症,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要密切观察和注意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广州援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队长张挪富:

    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本身新冠肺炎影响呼吸系统,造成缺氧衰竭,这种趋向会带来全身的危害,加上原有基础病本身也会有损害,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导致病人很容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在前期的统计当中,65岁以上的ICU病人,要早点去做一些干预措施,比如说无创和有创都前移,提高救治成功率。

    湖北之声记者:重症病例的传染性是否高于轻症病例?如果的确这样,那对参与重症救治的医护人员,应该如何加强保护措施?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区设置、清洁消毒、医疗质量的评估与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有相关标准与要求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广州援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队长张挪富:

    传染病传染性的大小,与其上呼吸道病毒数量是有关系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段统计的数据也显示,重症病人大概有60%以上,上下呼吸道都能检测到病毒,而且病毒的载量非常高,有的超过10的6次方以上,同时在血液以及粪便里面也找到了病毒,说明重症病人病毒的载量高,而且除了呼吸道之外,在血液以及粪便当中也有病毒,有可能还有其他传播途径。在轻症病人里边,它的上呼吸道病毒载量是偏低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轻症病人因为本身老年人他的免疫力低下,可以作为一个病毒的培养机,所以在早期老年人会不会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就一定会高于轻症,现在还没有这个数据。理论上讲可能重症的传染性会高于轻症,但是轻症的病人同样也具有这种传染性。那么在病房的设置上,重症病人都放到大医院,这样医院的专业能力更强,在院感、防护、救治能力上会有更强的措施。从病区的设置上分洁净区、缓冲区、污染区、双通道设计,这是传染病病房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加强此类防护来保护医务人员,使得危重病人得到更恰当及时的治疗。

    长江云记者:方舱医院的轻症患者符合什么样的标准需要被转诊到重症定点医院?转诊决定由哪里做出?医生们是如何做到精准地监测病情与开展救治,从而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我们在建方舱医院的时候,也制定了工作手册,包括收治标准、转出标准,转重症患者的临时区域、诊疗规范等。转诊标准包括年龄比较大,有多种基础疾病,体温经过治疗两天以后还大于38度5,在不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小于93%,或者说氧合指数小于300,呼吸频率大于等于30次以上,没有自主活动能力,从影像上看病情有进展等。那么谁来做出判断?每个方舱医院有一家固定的医院来作为行政管理,同时有多支医疗队来管理不同的区域。医疗队的医生又分一二三线医生这些级别,每天他们都会巡诊查房,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由二线三线医生提出来转诊。怎么去监测这些病人?按照诊疗规范每天体温要测4次,呼吸、氧饱和度、血压,每天要上下午过一次,同时在方舱医院还设有化验实验室检查,比如血常规、X线照片子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密切的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作出评估。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感谢发布人,也再次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