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武汉发布】擦肩而过,14秒被感染,因为这件事没做好……

【武汉发布】擦肩而过,14秒被感染,因为这件事没做好……

2022-10-30 08:44 武汉发布

公交站擦肩而过,只因彼此都未戴好口罩,立即被“秒传”。为何空气流通的室外也不能幸免?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

BA.5.2进化分支传染性极强

户外也有交叉感染风险

近日,某地流调专家在茫茫人海中追寻不同病例的交集,结果常常在翻看监控视频时发现一个现象:户外隔空传播。

感染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戴好口罩。很多关联的病例,并没有实际接触,仅仅是因为彼此都没有戴好口罩“同了框”。

比如,市民A从外省旅游返回住地后确诊新冠肺炎。流调显示,10月8日18时,病例A与病例B在马路边相遇,二人均未戴口罩。10月10日,病例B确诊。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今年6月,某市在重点病例接触追溯过程中发现,两名食客在同一餐厅用餐期间,分别进入卫生间,因为双方均未佩戴口罩,在无接触肢体情况下,仅14秒就完成了病毒传播。

为什么会出现“秒传”现象,甚至在空气流通的室外也不能幸免?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介绍,一方面,病毒基因测序显示,本轮疫情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进化分支,病毒载量较高,传染性极强。根据有关研究报道,该毒株的基本再生数为18.6,通俗地说就是平均1个感染者在其传染期内能够传染给18人。尽管室外区域空气相对流通,但在人流密集的情况下,仍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不论室内还是室外,只要还有其他人在场,就应佩戴好口罩,并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等,除了未规范佩戴口罩导致的交叉感染,新冠病毒还有可能附着在感染者衣服上、手上,在擦肩而过的瞬间转移到健康人身上。如果当事人没有洗手消毒就揉眼睛、触摸口鼻,就有可能导致病毒的“二次传播”。因此,防疫“三件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戴好口罩才能起到保护作用

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佩戴口罩不规范,相当于在“裸奔”。胡轶介绍,有的人习惯把口罩扯到下巴处,露出口鼻,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正确佩戴口罩,应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有的人为了节约,一个口罩反复戴。”胡轶指出,如果咳嗽、打喷嚏,或其他原因使口罩被浸湿了,或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应不超过8小时。

若因就餐等原因需要临时摘下口罩,不宜随意挂在胳膊肘弯处、随意放置桌上或直接放进包里、兜里,容易受到污染,也容易污染周围环境或物品。正确的做法是将口罩向内对折,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备一个干净的小袋子,装起来单独存放。

使用过的口罩外层是最脏的,附着了有害的病毒、细菌,因此摘戴口罩过程中尽量避免触碰口罩外侧,触摸后应及时用流动水洗手。胡轶强调,规范佩戴口罩是性价比最高、最简单的防护手段,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大大减少被感染的风险,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一定要正确佩戴和使用口罩。

此外,胡轶提醒市民朋友要继续强化第一健康责任人意识,居家时加强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注意个人卫生,有症状时及时就医;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触摸了公共部位后,及时进行局部消杀;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参加聚会、聚餐等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