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长江云】病毒在空气中可以存活多久? 中央指导组专家回应八大问题

【长江云】病毒在空气中可以存活多久? 中央指导组专家回应八大问题

2020-02-04 09:18 楚天都市报

2月3日21点,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指挥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专家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媒体提问。

病毒在空气中可以存活多久?

专家:病毒不会在空气中漂浮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说:首先,病毒是通过飞沫或者接触传播,飞沫一般通过咳嗽、打喷嚏,它在空气当中的传播距离有限,一般是一米或者两米,它从人体出来很快就沉降了,不会在空气当中漂浮,从这个意义讲,在空气当中不会有病毒,这也就不存在病毒存活多久的问题。

“飞沫既然可以沉降,周围的物体表面,或者通过我们的手就有可能沾有病毒,它会污染我们接触到的物体表面。比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病毒会污染这上面。”蒋荣猛说,现在研究发现,病毒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可以存活数小时,如果温度、湿度合适,它可以存活数天。比如说20℃的环境,湿度40%,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存活达5天。一个人打喷嚏,如果不注意拿手遮挡,他会有病毒,病毒污染门把手,污染电梯按钮,如果下一个人不洗手,他接触以后揉眼睛,扣鼻子,病毒可以通过接触的方式传播。往往呼吸道传染病的飞沫传播,更多是通过手传播,请大家一定要把手洗干净,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抗和自愈能力有多强?

专家:少数病人才会发展成重症或者微重症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说:首先,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讲,之所以说它是新型,因为它和传统的冠状病毒不同。也就是说我们对这样一个病毒机体以往没有免疫力,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前提,这样一个病毒在人群中普遍易感,这是今天大家的共识。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并不意味着大家易感,所有人都会感染,所有人都会生病。现在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有一些接触到病毒的人,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反应:一种自身有足够的抵抗能力,自身把病毒清掉了。还有很多病人是轻症病人,表现出乏力、发低烧,发热、干渴的症状。少数病人才会发展成重症或者微重症。也就是说肌体虽然易感,但肌体的免疫系统多数情况对它有反应,只有少数的反应异常或者病毒大量繁殖,才会发展成重症或者微重症。

无症状确诊病例需要特殊治疗吗?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随全国各地都发现了一些无症状的感染者,他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可以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有人说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或者有病毒变异,但目前没有发现有变异情况。另外,他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还需要一定的隔离观察。基于他没有症状,但有核酸阳性的情况,有没有传染性,从我们对传染病普遍的理解来讲,他的传染性即便有,也是很弱的。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排出病原体,需要有症状才可以传染,比如说咳嗽,他可以把病毒排出来,如果没有症状,通常认为它的传染性即便有,也是非常弱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太担心没有症状的感染者。

冠状病毒是否已经变异?

专家:没有发现病毒变异的证据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说:冠状病毒是单链的RNA病毒,相对来讲比较稳定,它可能会变异,但是和流感病毒相比变异概率比较低。流感病毒几个月会发生变异,冠状病毒变异的概率比较低。“但是我们仍然要警惕它是不是会发生变异,在整个病程当中,我们最近在注意二代、三代的病人感染的程度似乎在下降,是不是病毒发生了改变,还是别的原因,相关部门在密切监测病毒是否在发生变异,至少从现在的证据来看没有发现病毒变异的证据。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病毒发生了变异,相对来讲,我们从医疗上需要应对,同时病毒发生变异之后,在流行病学上,在疾病的控制上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如何降低新型肺炎的病死率?

专家: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说,如何降低病死率,降低病人向重症和危重症发展,是目前医疗的关键、医疗的重点。

首先,对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实从普通型或者轻型向重症发展的时候,和甲流、禽流感相比,往往时间偏长。第二,往往症状不是那么强烈。这次病人的表现是发烧、干咳、全身发力,表现不是那么典型,持续一段时间才会发展成重症,这样的病人发展成重症需要时间。这样的病人前一个星期还很好,但是一个星期之后、十天之后发展成重症,这是一个难点。

“我们在第五版的治疗规范里面特别强调怎么早期发现重症,在临床观察之外,特别强调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因为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有利于我们发现,给他早期干预,这是第一条。”第二,作为病毒性感染,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应该是关键。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缺乏完全被证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手段,这并不是说没有抗病毒的手段,我们就不能治疗。目前有一些抗艾滋病治疗的药物或者其他治疗的药物中,我们注意到它可能在细胞或者体外实验中已经发现它有抗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作用,这些东西正在进行相应的研究,我们期待结果。在抗病毒治疗里面,病毒感染会出现发烧、乏力的症状,很多药物,中药的注射剂,解热镇痛的药物,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缓解症状也是很重要的。第三,病人呼吸衰竭的治疗。病人发展到重症的标志就是病人出现呼吸衰竭,呼吸快,出现低氧表现,这是重症或者危重症。在这个过程中,今天已经形成了常规的氧疗,经鼻高流量的治疗,无创通气,机械通气,以及ECMO治疗。病人进入重症往往时间比较慢出现症状,有的病人不那么典型,就表现为低氧血症,早期发现低氧血症,给他无创通气干预,避免重症病人变成危重症,这是治疗的关键。

双黄连对于预防新冠病毒有效吗?

专家:对于新冠病毒现在没有合适的药预防

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目前家里面储存什么药品和吃什么药是两个概念,我们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药,对于新冠病毒现在没有合适的药预防。”

张伯礼说,所谓的中药治疗不是针对病毒,是调节肌体的免疫状态,我们得病,是病毒和人体免疫力博弈、斗争的结果,往往病毒胜了就得病了,所以抵抗力提高,往往不容易感染,感染也是轻的。所以不主张人人都去吃中药来预防。但是家里储备一些药品,对于普通的感冒、流感是有效的。

双黄连前一段时间炒得很热,双黄连比较偏寒,不适合一般人吃,如果体质没有内热,吃完了容易拉肚子,并且这个药对新型冠状病毒,只是在药理学试验里面发现有抑制作用,临床到底怎么样,没有做评价。现在用它预防、治疗为时过早,没有充分的证据,我们不主张没有得病的病人用它预防,没有必要。

中医对于治疗新冠肺炎效果怎样?

专家: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疫情中作用明显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局下发了通知,号召我们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击当中,产生中西结合的方法。我们认为这次的疫病是湿邪之病,这次充分发挥中医治病的优势。”

第一,改善症状方面,这个病的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乏力,还有一些消化道的症状。中药治疗咳嗽,在早期、前期效果比较好,改善乏力比较明显,同时恶心、腹泻改善比较容易。中药还有一个作用,有的病人焦虑、烦躁,吃完中药以后改善比较明显。

第二,我们总结了轻度的病人,经过中药治疗以后很容易痊愈。中度的病人向重症转化明显减少,吃药以后控制不向重症、危重症转化。

第三,对于重症、危重症的病人,加入中药以后可以稳定血氧饱和度,让血氧饱和度平稳,改善呼吸困难,在这一方面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我们现在发现,恢复期病人病毒的核酸两次检查都是阴性,但病人还有症状,例如病人乏力、咳嗽、食欲不好。特别是明显感觉到肺片的变化和症状、体征并不对称、同步,即使这样,有时候肺的片子还有些没有吸收的炎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传染性,可以出院了,但不代表病治好了,后期这一段用中药治疗比较明显,所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是一个好办法。”

康复病人会再传染吗?

专家:至少半年内不会再次感染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说,现在越来越多的轻症、重症、微重症病人出院了,这些病人的康复问题实际上是目前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这一类病人出院以后,首先要做好全面的恢复、康复,这种康复包括体力上的康复,适当的活动,适当的休息,整个体力的恢复。另一方面,心理、精神方面的恢复。

这次冠状病毒的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明显,即使康复出院了,这一类病人,轻症特别是重症病人出院以后,仍然需要做好防护,避免出现继发性的其他病毒感染,避免出现其他继发的细菌感染,这是一方面。

这样的病人出院以后是否具有传染性?邱海波说:“至少从我们这些年的研究或者临床经验来看,实际上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在一两周以后会产生抗体,康复病人产生了抗病毒的抗体以后,只要这一段时间有抗体存在,就可以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抗体虽然不是终生的,但至少在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有足够的抵御度,也就是在半年之中,不会发现这一类新型冠状病毒的再次感染。

(来源:《楚天都市报》2020年2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