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湖北日报】无畏逆行 殊死较量

——346支援鄂医疗队托举生命之舟

【湖北日报】无畏逆行 殊死较量

2020-09-08 11:47 湖北日报

3月21日,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一区,12名呼吸、重症、心外等学科的顶级专家联手实施手术救治重症患者。他们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内蒙古六省市区10家超强实力医院。(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宁夏医疗队的护士为患者测量血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2月9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ICU病房,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黄晓波(左三)运用ECMO技术抢救重症患者时,眼罩脱落,无暇顾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2月11日,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来自全国各地对口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陆续乘坐包机抵达武汉。图为江苏省对口支援医疗队医务人员抵达武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3月5日傍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生刘凯,在护送患者做CT的途中,与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患者一起欣赏日落。(视界网 甘俊超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江卉

夜幕降临,襄阳唐城景区,迎来一队游客。

“他们是援鄂医疗队队员!”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句。“恩人回来了!”游客们夹道欢迎。

8月初,72名援鄂医疗队队员重游湖北,处处鲜花掌声,处处礼遇礼敬。

那可是过命的交情!

82天,346支援鄂医疗队,4.26万名白衣战士,鏖战在“离炮火最近的战场”,以感天动地的医者仁心,托起生命之舟。

精兵强将

会师武汉

凶悍的病毒快速传播,恣意地摧残生命。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84岁的钟南山疾声呼吁,自己却披挂上阵,逆行武汉,在疫情风暴中担当定海神针。

他眼噙热泪,双唇紧绷:“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而在武汉人心中,有3座守护生命的山: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

一声召唤,无畏生死。

院士也是战士。张伯礼,劳累过度引发胆囊旧疾,最终将“胆”留在武汉;李兰娟,年过古稀奔波一线,脸上的口罩压痕令人心疼;陈薇,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王辰,建议启动方舱医院,托起应治尽治的生命之舟……

精兵强将,会师武汉。

全国各大医院院长、书记率队,协和、湘雅、齐鲁、华西四大“天团”抵达,重症、呼吸、感染等专科的顶级团队前赴后继,感控、疾控、心理等“特种部队”尽锐出征,整建制接管病区。

守望相助,众志成城。

19个省份对口支援我省16个市州,汇聚决胜之力。援鄂医疗队同时承担起物资保障的任务,呼吸机、人工膜肺、医用防护服等,源源不断支援前线。

从除夕夜,陆、海、空三军4000名医护人员“神兵天降”起,此后一个半月间,来自五湖四海数万名医护人员逆行壮举,荡气回肠。

争分夺秒

生死竞速

救治,一场与病魔的殊死较量。

争分夺秒,他们在忙乱中重建秩序——

大年初一,广东医疗队从武汉市汉口医院医护人员手中,接过严重透支的病区。这个临时改建的病区,一半以上是重症,整个空间被污染。医疗队对病区清洁、消毒,隔出缓冲区。

生死竞速,他们一次次化险为夷——

“ICU所有重症病人都是‘盯’出来的!”我国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说:“呼吸机等各种器械、用药剂量一点一点调,不然人就没了。”

“虽然只有5%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一区,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内蒙古等地的12名呼吸、重症、心外等学科顶级专家联手,为一名休克的急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赢回生命主动权。

临危不乱,他们与病毒短兵相接——

眼看患者生命垂危,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杜斌一句“我上”,为患者实施紧急气管插管。眼前的病房,尚未配齐三级防护设备,随时有暴露的危险。

勇敢、智慧、责任、担当,鄂援医疗队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立下赫赫战功。

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

揪心的黑暗里总有一抹温暖的光亮。

“进入重症病房,一次至少6小时。”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朱丽香坦言,不能上厕所,只能靠尿不湿。

“一个人管4名病人,穿刺、输液、照顾吃喝拉撒。”安徽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俞霞在病床间的窄小空间来来回回,半日行走步数足足1万多。

“您觉得怎么样?”“夕阳蛮好!”上海医生刘凯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脚步,让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定格成最暖心的“武汉记忆”之一。

“老特儿——爸爸”“葛自嘎加油——给自己加油”……为与患者“无障碍”交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疗队“入乡随俗”,编写《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字字句句,温情满满。

医者有大爱,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战袍上的加油文字、病房里的幽默漫画,口罩背后的微笑,比心的手势,都传达着共克时艰的人间真情,和战“疫”必胜的坚定信心。

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胜利离别的时刻,重庆医生王越给武汉写下“情书”:“武汉,我的江城。我爱你,有所求。我要你在自此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平安,欢喜。”

平安,欢喜,荆楚儿女对援鄂医疗队全体队员也抱之同样“所求”。

拉钩,一言为定!

(来源:《湖北日报》2020年9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