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湖北日报】在磨难中砥砺复兴力量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启示录

【湖北日报】在磨难中砥砺复兴力量

2020-09-08 11:41 湖北日报

1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3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抗击新冠肺炎突击队,紧急投入到该院对口支持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救治患者工作中。(新华社发)

震撼历史的斗争,必然留下震撼历史的篇章。

2020,一场骤然袭来的大疫,以如此刻骨铭心的方式,植入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伤恸犹在,哀思长寄,我们能够告慰病逝同胞和牺牲烈士的是——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奋战,付出巨大代价,有效遏制曾经肆虐的疫魔,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疫情尚未平息,大考仍在继续,但我们能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向世界和时代宣示——

秉持在战“疫”中锻造的信念,积淀在斗争中淬炼的启示,我们必将战胜前进路上一切艰难险阻,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新的辉煌。

砥柱风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我们经受考验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

8月29日,广东陆丰宣布,南塘镇疫情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低风险。

至此,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清零!

疫来如山,在这场没有先例可循的大考中,我们交上了令人赞叹的“中国答卷”。一步步异常艰辛的挺进,辉映着这场伟大斗争艰苦卓绝的历程——

用一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用两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

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

8月8日,武汉体育馆。

朝气蓬勃的少儿拉丁舞、活力四射的啦啦操……武汉“解封”以来最大规模的运动会——2020武汉全民健身运动会拉开大幕。

渡尽劫波,重启新生。体育馆外,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忙碌而有序。这座特大城市的千万市民,正向着美好的生活加速奔跑。

难以想象,就在半年多前,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按下了“暂停键”。未知的病毒与恐慌的情绪一道,向全省、全国蔓延:

感染人数曲线陡然上扬,武汉本地医疗资源极度紧缺……汹涌而来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场全民抗疫的阻击战在中华大地打响。

敏锐洞察、果敢决策,方能赢得先机——

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1月20日,他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疫情如火,加上时值春节,人员大规模流动,如果不采取坚决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果断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次日,武汉宣布暂时关闭离汉通道,在全国鼎力支持下,进入“隔一座城、护一国人”的攻坚阶段。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专家尤里·库林采夫评价,正是中国这一果敢决断,“为本国、为国际社会赢得了时间,避免了病毒在最初几个月的失控蔓延”。

科学指引、沉着应对,方能力挽狂澜——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

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一系列重大决策,从中南海传向全国。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越是危难关头,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彰显领导核心的作用。

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赴北京、武汉防控一线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回答疫情防控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为疫情防控斗争指明方向。

统一指挥,令行禁止,方能坚如磐石——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如钢铁的党员先锋队伍,是中国打赢抗疫之战的关键力量。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带领240多名党员,全部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没有一个人迟疑、退缩……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当党中央发出冲锋号角,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临时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把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聚拢在党的旗帜下。

从救治到防控,从生产到物流,层层紧急响应,环环紧密配合;从城市到乡村,一名名党员冲锋在前,一个个基层党组织挺立一线,带领亿万人民全面投身疫情防控,让党旗在战“疫”第一线高高飘扬。

制度筑基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释放治理效能,是我们共克时艰战“疫”攻坚的坚强保障

战“疫”纪念章、“灵秀湖北”感恩卡、荣誉证书……7月中旬,援鄂医生、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收到了来自湖北的特殊礼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回忆在武汉战“疫”的60个日夜,汪芳不由感慨,“集全国之力打赢湖北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一组组数字,一次次刷新我们对制度优势的认知:

党中央一声令下,4万多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全国10%的重症医护人员齐集武汉;

根据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举国上下支持,湖北的医用防护服、N95口罩日调度供应量峰值分别达27万件、56.2万只,比1月27日前分别增长近13倍、近8倍。米面粮油、瓜果蔬菜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抵,助力江城挺过最艰难时刻……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正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疫情防控工作迅疾稳步推进——

解收治之困。一手抓定点医院改造,一手抓方舱医院建设,武汉以每天增加3000张床位的速度推进,一个月内建设完成相当于60家三级医院的病床数。

救生命之急。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以院包科”“以省包科”,整建制接管病区,全力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集中”措施。

破阻隔之难。全国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亿万人民积极配合,织牢织密65万个社区防控网。

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看似无解的难题迎刃而解,战“疫”初期的困局步步扭转。

“我们打出了中国特色的‘武汉战疫’。”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吴浩说。

人民至上

——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风雨无阻战“疫”向前的力量源泉

8月27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岁的患者刘先生终于康复出院了。

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150天,刘先生成为目前全球成功救治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一例。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渝的承诺,也是中国抗疫斗争的鲜明写照。

将人民至上贯穿抗疫斗争始终,把人民安危摆在首位,为挽救生命全力以赴——

全国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为满足救治需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昂贵而稀缺的ECMO,能买尽买,能调尽调……

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在战“疫”主战场湖北,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治愈,多位重症老年患者被从死亡线上救回。

将人民至上贯穿抗疫斗争始终,攻克一道道难题,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确诊病例数降为0,武汉安全!

6月2日,武汉公布全民核酸检测结果。这场为期10多天、覆盖近千万人、规模空前的大检测,集中展现中国抗疫的重大成果,也让曾经的疫情“暴风眼”武汉成为外媒眼中的“最安全城市”。

“通过这次筛查,换来了全国人民的放心、武汉人民的安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胡亚波说。

疫情下的民生保障,牵动万千关切。

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推出保防控、惠民生重大举措,从支持企业复工达产、保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到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确保群众吃上活鱼、新鲜蔬菜,从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确诊感染的给予临时救助,到对外地滞留人员提供临时食宿或现金帮助……更多温暖在传递,更多感动在涌动。

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

武汉保卫战初期,面对床位不足的突出矛盾,从全国调集的约4万名建设者争分夺秒、不眠不休。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分别仅用10天、12天竣工,16座方舱医院在短短10多天内相继建成……

冲在第一线是抗疫,戴口罩、不聚集是抗疫,“闷”在家里管好自己和家人也是抗疫。无论是在战“疫”攻坚阶段,还是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村庄,每一户家庭,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都坚守着各自责任,构筑起无处不在的人民防线。

勠力同心

——在斗争中凝结升华的抗疫精神,是我们不畏艰险战“疫”到底的强大动力

这是对抗疫英雄的最高礼赞——

8月11日,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榜样的引领;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从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到大爱无疆的志愿者,从紧急攻关的科研人员到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伟大的抗疫精神处处闪现。

面对世所罕见的危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心谱写着威武雄壮、气壮山河的凯歌,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成为抗疫决胜的“硬核”支撑。

迎难而上、敢于斗争——

“我是党员我先上!”“请组织把我派到最危险的地方”……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一座战斗堡垒。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253名党员递交请战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火神山医院“专家党员突击队”始终坚守最危险的“红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亿万国人勇毅前行,谱写着感天动地的战“疫”史诗。

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全国最强“医疗天团”来了!2月9日这一天,武汉天河机场共迎来40余架次医疗队航班、近6000名医疗队员。

武汉“封城”后第一周内,就有约12.38万人次各方面的支援队伍从全国各地逆行而来。“一寸丹心图报国”的爱国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情,筑就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5月9日,编组3辆、装载8台救护车的95002次重点列车从武汉开出,驶往2700余公里外的黑龙江绥芬河。复苏的武汉,通过守望相助的努力,将温暖与力量传递。

艰苦的斗争,锻造空前的团结。武汉、舒兰、北京、乌鲁木齐、大连……无论哪个城市发生疫情,中国人民始终万众一心、并肩携手,走出“至暗时刻”,走向新的春天。

以身许国、无私奉献——

“等我好起来,大家再一起工作。”在抗疫战场,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的生命定格在51岁。

留给妻子最后一句话,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何建华,倒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抗疫岗位连续奋战数十天,67岁的河北省柏乡县城阳村村干部李增运突发疾病,不幸离世……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不仅是为国牺牲的英雄,还有千千万万战“疫”者,聚涓滴之力,护山河无恙。从重症病房到城乡社区,从工地车间到物流途中,处处激荡舍己报国的情怀,时时显现甘于奉献的品格,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化作穿越风雨的精魂。

命运与共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风雨共担团结合作,是战胜危机走出“疫”霾的人间正道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加强合作、全力应对,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同各国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建立疫情信息定期沟通机制……

作为抗击疫情最前沿的国家奋力阻击乃至付出巨大牺牲,中国为世界抗疫积累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得比中国更好。”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说,整个世界都感谢并赞赏中方应对疫情的努力与成效。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尽管本国疫情尚未完全缓解,面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上升态势,中国牵挂在心,伸出援助之手。

3月21日,中国援助塞尔维亚的医疗专家组和抗疫物资抵达贝尔格莱德;3月29日,中国医疗专家组乘包机启程,赴老挝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截至5月底,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一次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也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加强全球治理,人类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共渡难关,需要担当者引领前行。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各成员“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5月1日起,中韩在全球率先开通便利商务等重要急需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7月3日,中蒙宣布建立并启动运行中蒙边境口岸“绿色通道”;9月3日起,稳步有序恢复直航北京国际商业客运航班……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国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坚持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加强同经贸伙伴沟通协调,优先保障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9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过2670万。这一巨大数字,折射出全球疫情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中国的声音,激荡起世界的共鸣。

自强不息

——在发展中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更好应对风险挑战,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坚定步履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大考下的“中国答卷”还有更多亮点:

一边是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一边是防控工作的巨大消耗,14亿人口的大国,基本生活保障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经济发展加快恢复……

发展始终是硬道理。能否从容应对惊涛骇浪,靠的是实力和底气。

疫情如镜,映照着中国发展的潜力和韧性——

3.2%!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从衰退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

着眼长远,必须努力实现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敬畏自然,必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方式,提升公民生态意识,为战胜病毒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危机中赢得主动。

造福人民,必须努力实现更好维护民生福祉的发展:

向着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既定目标继续奋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伟大的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自豪——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伟大的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警醒——前路并非坦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伟大的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有亿万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磅礴之力,未来之中国,必将在民族复兴的新航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据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

(来源:《湖北日报》2020年9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