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健康报】一家方舱医院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健康报】一家方舱医院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2020-02-26 09:51 健康报

一次采访,多次被电话打断。2月22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一间办公室内,该院党委副书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院长孙晖表示,这两天终于可以在办公室睡几个小时了。右手侧的手台不时传来方舱内医务人员的对话,他侧耳倾听,却并不回复。

“管理有层级,如果干预多了,反而不好。”孙晖表示。2月5日晚,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开始接收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第一天收了640多人,第二天收了400多人,第三天收了200人。截至目前,这个方舱医院在武汉市累计收治患者最多,累计出院患者最多,现有核酸检测人员最多,并已经出现床等病人的情况。”

医院迅速运转起来了

2月初,为破解武汉新冠肺炎患者的“堰塞湖”难题,将轻症患者集中收治的方舱医院很快由提议转化为现实。一大批人临危受命,孙晖是其中一个。

36个小时内,孙晖的身份切换为全面负责方舱医院运转的总负责人,既要密切关注方舱改造,也要提出一系列流程、岗位、文书等制度,确保来自五湖四海的医务人员能够迅速明确职责、投入救治。

方舱内的医务人员一部分来自武汉协和医院,另一部分来自海南、山西、河南、广西等地,医院等级、专业、生活习惯不同,但初入方舱的感受却很一致:工作条件较差,院感防护设施匮乏,通信手段难以满足方舱内需要,甚至连厕所都没有。

第一次见到医疗队员时,孙晖首先是道歉:“请原谅,我不能征求大家的意见。在战时的状态下,只能采取武断的办法。大家觉得不对可以私下跟我说,根据现实予以流程再造,但不能拒不执行。”

几乎没有人发出抱怨,在“粗糙”的流程设计下迅速展开工作。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总住院医师、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杨超回忆,第一天收治患者,在方舱里待了12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往返穿梭于各个医疗小组间,介绍身份、相互认识,回答各种关于工作流程的疑问,核实患者的基本信息。与此同时,病历书写、抗病毒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心理疏导贯穿其中,CT检查、核酸检测、血液生化检查也开足马力。

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

方舱医院的目标是集中医疗资源救治轻症患者,同时将重症及可能出现重症的患者及时筛选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其获得对应的治疗。

尽管在轻症、重症的判定上有明确的国家标准,但很多患者直接由社区机构转送过来,在标准把握上存在差异,导致部分重症患者也被送到方舱。开舱第一天,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通过筛查,总计外送出了60多位重症患者。“其中一位,刚到救护车上就出现心脏骤停,立马进行了心肺复苏。”杨超说。

一些患者在方舱内病情出现变化,由轻症转为重症。对这些患者,方舱医院则要准备好重症监护和救治手段,保持跟舱外的沟通顺畅,及时将出现重症或可能出现重症的患者转送出去。在轻症患者当中,个别患者存在心理或精神上的情况,出现应激反应,影响了医疗秩序;还有患者患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方舱医院难以解决。对此,也都要有相应的工作方案。

与此同时,一项项医疗流程从1.0版升级到2.0版、3.0版。比如,对CT的判读,不同的医生可能读出有差异的结果,要召集医疗小组长,统一标准,落实二级医生审核的制度。在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过程中,护目镜出现水雾会造成困难,要在统一书写要求、鼓励各显神通的同时,建立病区质量控制制度。在药品配送上,将方舱的信息系统连入武汉协和医院的信息系统,落实药师网络审核制度。(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这些不断优化的工作指向了方舱内患者的精细化管理。“比如,一位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史的患者,一开始用了布洛芬,效果不好。方舱内的值班医生经过与方舱外的临床药师沟通,对用药进行调整,较好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杨超表示。

实现了小社会的运作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的住院人数一度达到1539名,到了2月23日,已经下降到1400人左右。其中,800多名患者已经核酸检测阴性,其中很大一部分按照医生判断可以出院。在正常的医疗机构,这些患者经医生开出出院单后,即可办理手续回归家庭。但在方舱医院里,患者能否及时出院还受检查能力,以及舱外协同配合的影响。

“患者出院需经肺部影像学检测,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杨超表示,由于CT检查能力有限,存在患者排队等待的情况。“我们会尽量优先考虑那些已经明显可以出院的患者,由此缩短他们在方舱内的时间。”

就算患者顺利完成了CT检查、相隔1天的两次核酸检测,也须等待方舱医院与社区的对接。对某些确诊病人多、人力有限的社区而言,按照要求及时派出车辆前来接人并送往隔离点继续隔离14天,并不容易做到。

“这就像计划经济时代,要先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急需的患者身上。”孙晖在管理方舱医院的过程中,也找到了社区管理的感觉。“方舱内建立了医患党支部、志愿者团队,与医务人员一起实现了小社会的运作,在厕所管理、垃圾清扫、饮食发放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首席记者 叶龙杰 特约记者 涂晓晨)

(来源:《健康报》2020年2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