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习岐黄传扬经典 精仁术普救众生——记湖北中医药大学田玉美教授

1928 年11 月出生,全国名老中医,第一、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习岐黄传扬经典 精仁术普救众生——记湖北中医药大学田玉美教授

2019-10-12 18:28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田玉美,1928 年11 月出生,湖北省仙桃市人。全国名老中医,第一、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潜心研究仲景学说,尤其对《金匮要略》造诣颇深,对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疑难杂症有独特心得。他不忘传承,带教海内外学生数以千计。2007 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2011 年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湖北中医大师”荣誉称号。2012 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

一:庭训目染研习岐黄

田玉美的曾祖、祖父、父亲悉精医术,闻名遐迩,堪称当地名医。他自5 岁识字读书,并对中医药耳濡目染。后在读私塾的4 年半中即学完了《四书》以及五经中的《诗经》《礼记》《春秋》等,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由于有了比较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再加上学习了大量的中医药经典,为日后行医和传、帮、带中青年教师做了深厚的积淀。

田玉美深受家庭熏陶,立志从医,继承祖业。11 岁随从祖父,续读满书,兼诵医籍。医学精粹之处,能达能背,深明要旨。祖父医技高明,远近就诊者,踵趾相接。田玉美14 岁起伴祖父朝夕侍诊,急难重症,所见颇多。长期耳濡目染,勤苦数年,尽得三世家传秘旨和真谛。凡治头面水肿,祖父每于方中必加白附子,以其性纯阳,面上百疾,行药势而克之,用之消肿甚捷。再如妇人腹部瘀血之疾,提倡蒲黄与五灵脂生炒各半并用,远较单纯生用或炒用效彰。若纯生用则破瘀太过,单炒用则止血偏重,生炒兼施,则既活血,又消瘀,而且止痛倍增。又如小儿疮疾之虚热,每以胡黄连、银柴胡、雷丸三味为伍,以其清虚热而杀疮虫效著。另如症见小便不利而尿黄者,以生栀子加之甚效,其作用远胜于茯苓、泽泻、木通之属。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田玉美:对病人认真负责,对自己的专业要精益求精。总的来说就是辨证论治,对于我们每一个医生来讲,自己要好好地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就行了。理论学习也好,临床也好,科研也好,不管哪个方面都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好好做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李云海:“他看病有个特点,药味少而精。效果比较显著。即使说现在90多岁,还有很多病人慕名而来,他‍‍就一直坚持着药少而精的这样的一个准则。”

(注:李云海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田玉美教授学术经验传承人)

人们常言道:“秀才学医,好像笼中抓鸡。”意思说只要打好了传统文化的功底,学习中医来就比较容易。田玉美从5岁半开始就学习传统文化,其父亲过世后又继续自学,随祖父行医后又不断地学习,故当学习中医书籍时即易如反掌。无论是在读私塾期间还是在随祖父行医过程中,两位先辈皆强调当医生是天下最好的职业,因为能济世活人。其祖父过世后,所拜的王国瑭、童万金两位老师均强调学医时一定要多听、多记、少发表意见,并且强调以自学为主,不懂就问。其父亲特别喜欢《临证指南医案》,其祖父非常注重《外科大全》,其老师童万金特别推崇《医宗金鉴》、《唐容川医书五种》、《金匮今释》,以及《医方集解》等,这对田玉美攻读医书及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科疾病,尤其是其中的疑难杂症乃至许多急性病,田玉美无所不会。

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找田玉美诊治的病人很多。正所谓“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除了约定的应诊时间以外,无论节假日,无论午休期间还是晚上,只要病人有求,则尽可能地满足。一天晚上,田玉美已经洗漱完回房准备休息,门铃响起,一众人扶着一老太前来求治,说老太突发神经,时哭时笑,时默默无言,时喃喃有声,如有鬼神,田老的学生看时间不早,让其先行回去,次日可到门诊就诊,但家属不肯,在门前争执起来,田玉美听到声响,出来了解情况之后,忙招呼患者坐下,经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开出了处方,交代家属回去好好照顾,并亲自送出门。田玉美的学生心疼老师,悄悄说了句:“怎么还有这自私的人,只顾自己看病,不顾他人休息!?”田玉美听到之后笑着说:“如果那是你的家人,你也会一样的紧张,一样的迫切寻求救治,不是吗?”这样的“医者仁心”让学生心悦诚服。

田玉美曾诊治一肺癌老妪,病发时疼痛难忍,彻夜难眠,田玉美询问病情时妇人的儿子在一旁频频插话,说家境贫困,没有多的钱给她看病,田老见妇人泪眼婆娑,顿时生气,斥责其儿的同时安慰妇人,并告知其病虽重,但胜在素体健朗,治之及时,必回力有天。所用之药力专价廉,调治年余,妇人未见不适,且还能下地干活。每逢复诊,总给田玉美提来新鲜土鸡蛋,田玉美也不肯收,虽说礼轻,但那却是病人满满的情,不但是对田玉美的尊重,更是感激与肯定。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无作功夫形迹之心”,总是让病人满意而归。几十年来,为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深受广大病友之尊崇与爱戴。

李云海:“要学习田老高尚的医德,他现在90多岁了,每周还坚持三个半天的门诊,这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有的病人是慕名而来,‍‍有的‍‍外省的,‍‍他经常加号,到了12点多钟甚至一点钟,‍‍还在这里看病,‍‍所以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

田玉美:“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只要自己尽职尽责,病人好好听话喝药就行了。我现在没有休息,坚持坐诊,是我的班我按时间来。(患者)找到家里去,我照样给别人治疗,来者不误。”

二:弘扬经典宗古不泥

田玉美对仲景学术思想领会颇深,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能脱口成诵,田玉美临床多宗仲景方法又不为条文所拘,集70 余载的临床经验,不断充实、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

田玉美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金匮要略》辨病脉证治的先后次序原则,认为临床之际首先要确诊为何病,因为每一病均不同于它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即是一种纵向性的,不论是顺证、逆证,抑或是变证都是本病所特有的,是在病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证则是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概括。即是一个横切面,它可以为一病、数病甚至多病所共有。而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就是强调本证在本病中,不同于它病中相同证型的特点,是对辨病的具体和补充。如肺痈、春温、风温俱可见到风热表证,虽然证相同,但因其病种不同,在治疗上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所以必须在辨病的基础上,强调辨证论治,二者不可更换,更不能取而代之。

比如,有一病人因饮食不慎,诱发骤然大量呕血,黑便不止,血量盈盆,急送医院抢救,血仍不止,命在旦夕。家中已经开始准备后事了,但病人的老伴仍不甘心,请田玉美会诊,田玉美很快拟出了《三指禅》“悬拟方”中的大黄、郁金、三七 3 味,急则治其标,因药少、力专、功宏,仅服 1 次,就血止而起死回生。此后仍针对患者病情以苍朴陈等和五苓散加减,累计苍术用量达数 10 斤之多,虽病人确诊为胰头癌,仍存活了将近10 年。

又有一次,一产后 18 天黄疸婴儿,用西药无效而请田玉美会诊。诊时患者精神萎靡,腹满仍甚,但腹软,六脉沉细,舌淡苔润。田玉美认为化验黄疸指数虽高,但按照中医辨证,产后气血双亏是本,便拟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香附,在场同仁多对此方存有异议,但是田玉美力排众议,坚持定见。3 剂药后患者黄疸降,腹胀减,精神振,令众人折服。

田玉美既重视中医传统理论的继承发展,又强调借鉴、吸收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研究。如指导学生对养胃理气汤等进行了动物药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田玉美在中医专业上辛勤耕耘数十年,坚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为疑难重症患者妙手回春。

李云海:“‍‍因为工作室的成立,20‍‍12年立项之后我们把田老师原来的病例‍‍进行了整理收集。‍‍在整理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向田老师请教。当时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他年纪这么大,‍‍而且眼睛视力不是很好,‍‍但‍‍每个月,起码抽出两个半天的时间,给我们工作室团队成员‍‍进行授课讲解,包括对临床病例的探讨。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田玉美:“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是我们的目的。(医书)四大经典要熟悉要背诵,再一个临床方面有什么就学什么。(自己)写书是应该的,不写那后代怎么办?老师要尽职尽责、实事求是、精益求精。”

田玉美高超之医术,是其在漫长的征途上千锤百炼、孜孜不倦奋进的结果。田玉美临证与研习经典的经验和方法,诚可为后学者借鉴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