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眼科大师——魏厚仁

91岁的魏厚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眼科大师——魏厚仁

2019-08-26 15:34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分配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在我们国家,国家、组织、人民的需要,这三个是一致的。叫我做哪个事情我就尽心尽量的做好!

——魏厚仁

91岁的魏厚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28年,魏厚仁出生在汉口一户人家,父亲是邮局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家中有兄弟姐妹6人,魏厚仁是老大,不富裕的家境让魏厚仁很小就立志,要靠读书改变命运!194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读了一年,见时局不稳,他弃学重考。

魏厚仁说:“当时是乱世,当法官不免贪赃枉法,我就想重新考,学医做研究。”第二年,魏厚仁毅然报考了武汉大学医学院,并再度金榜题名。

这张成绩单,出自民国三十六年度武大学生成绩总册,记录的是武大医学院创立之初也就是1947年,该院一年级学子第一个学期九门功课的成绩。从上往下数第二十一个是魏厚仁,各学科分数相加,魏厚仁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

建国后,因为院系调整,魏厚仁又辗转到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继续深造。热爱科研的他临近毕业时,想选择基础研究工作,但当时的中国,临床医生缺口极大。

魏厚仁:“那个时候更缺医生,那个时候国家有计划的,你们都去做研究了那医生谁来当呢,就不够了嘛,所以我们在上海毕业的时候,六十几个人,全部做临床。” 就这样,随着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往武汉,魏厚仁分配到了刚刚组建的协和眼科。

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上海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合并,许多的眼科“大咖”纷至沓来,前排右起第三为吉民生、左起第三为钱元赞,第二排左起第一为魏厚仁。

做好一名医生,一定要接触国际上最先进、最前沿的信息。在中学时代,魏厚仁就热爱学习英文,大学以后,更是自学了德文、俄文、法文。对于他来说,多学一门外语,在科学的领域就多了一把打开宝藏的钥匙。

魏厚仁:“同济大学医学院是德语,那些老师他们查房都是讲德语的,后来我就自学德语,学到什么程度呢?学到可以翻译文章,差不多我每个月都发表一两篇摘记、摘译的文章。”

扎实的外文功底不仅让魏厚仁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看任何国外的专业期刊毫无压力,还能翻译国外教科书。2013年,84岁高龄的他还参与了《汉德医学辞典》的编译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当国门打开,科学的春天到来时,魏厚仁也迎来了他事业的春天。

魏厚仁:“80年代开始的时候,我们眼科有了三个实验室,才有条件招硕士生、博士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没有基础研究就谈不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记得那时候,我们一年就拿了两个国家自然基金。”

魏厚仁参加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国际上率先体外培养出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在国内率先培养出小梁细胞、筛板细胞,蜚声中外。而他在临床方面对眼科新药的疗效观察、对青光眼手术方法的改进,也使得他收获了来自患者的口碑和同行的赞誉。

80年代中期,魏厚仁发现眼镜市场配镜不规范,患者要到香港甚至境外才能配到合适“不头晕”的眼镜,开销昂贵。由此他第一个提出配镜必须要量瞳距的理论依据,并受邀成为了武汉市卫生局眼镜管理总顾问。

魏厚仁:“除了科内的事,我还做了一个这(事),定了一个眼镜合格规格的《办法》,把眼镜店的人都召集起来,我每个礼拜给他们上课,配眼镜怎么配法,怎么叫规范怎么叫不规范。”

从业70载,魏厚仁桃李天下,为眼科学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连续三届任湖北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不仅参编全国眼科大学教材《眼科全书》,还多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荣获了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9年,魏厚仁受到《中华眼科杂志》表彰,成为近十年来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之一。

“活到老、学到老”,已经91岁的魏厚仁如今依旧保持每天阅读的好习惯。面对孜孜不倦、潜心研究的数十载医学生涯,魏老的回答透着一股“匠人”风范:

国家分配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在我们国家,国家、组织、人民的需要,这三个是一致的。所以组织安排就代表国家、人民的需要,凡是这样需要的,比如说叫我做眼科我就做眼科,叫我做哪个事情我就尽心尽量的做好,至于是不是做的最好,不敢说,反正我是努力把它做好!

——魏厚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