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十堰:构建全域“急救网” 为生命安全“上保险”

十堰:构建全域“急救网” 为生命安全“上保险”

2025-03-26 09:53 医疗应急处

近年来,十堰市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关于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创新构建“三维一体”急救体系:通过优化“市急救中心-县市区120指挥中心-城乡急救站点”三级架构实现全域联动,统筹布局水陆空立体急救网络破解山区急救盲区,同步推进急救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响应效率,打造山区急救体系建设的“十堰样板”。2024年10月,《人民日报》以《救护车平均到达缩短2分51秒!十堰急救如何“追”时间?》为题专题报道,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聚焦体系建设,“水陆空急救”全覆盖。以分级布点夯实基础、立体覆盖消除盲区、机制创新提质增效为路径,全面推进急救网络建设。横向健全市县乡三级急救网,建成1个市级急救中心+6个县级指挥中心+143家城乡医院急救站(3家三级站、29家二级站、111家乡镇一级站),实现市县乡三级响应无缝衔接;纵向构筑水陆空立体救援网,建成空中急救基地和水上救援基地医院各1个、沿库区布设18个水上急救站,创新“空中救援绿色通道”“海事出船+卫健出人”机制,累计开展航空医疗救援160例,实现空中、水上急救常态化。推行“平急结合”服务模式,全年依托急救网络高效完成院前急救出车41059台次、3人以上突发事件救援147起、重大活动保障459场次。目前全市急救响应达标率达98.7%,山区应急救援效率显著提升,实现“中心城区10分钟、近郊15分钟、远郊30分钟”急救全域覆盖,为“生命急救”提速。

优化资源布局,构建最短“急救半径”。通过市级统筹优化、县级特色创新、乡镇精准补强三重路径,系统推进急救资源科学配置。市级层面实施“责任急救单元”建设,通过动态调整责任区提升城郊急救响应效率;县级层面打造特色急救模式,郧西县创建“互联网+院前急救”,实现县乡医疗机构实时联动,县域急救响应时间压缩至30分钟以内;房县建立1个城区中心+4个乡镇枢纽急救圈层体系,急救资源覆盖率达100%;丹江口市推行“中心辐射式”布局,建成三大急救枢纽站,山区急救半径缩减40%。全市急救资源配置得到精准优化。

立足多维度质控,打造“规范急救”。通过全流程闭环质控、动态资源配置优化、精准效能评估,实现急救服务质效双提升。创新“三查一评”质控机制(月度飞行检查、季度交叉互查、半年专项督查+年度考评),全年累计整改质控问题48项,院前电子病历规范率达99%。实施急救资源“双达标”,全市363辆救护车(含68辆负压救护车)配置标准超国家要求(常住人口每5万人1台救护车标准),使城区每2.5万人、农村每0.8万人即拥有1台救护车。实施急救效能动态优化,基于15项核心指标动态调整急救责任区,推动城区院前急救平均到达时间缩短至8分51秒(较优化前提升8.7%),城郊区域突破12分钟响应极限。

锚定“智慧急救”,高效统筹院前—院内救治。紧扣国家急救信息化建设标准,打造“智能指挥-精准调度-多端协同”智慧急救体系。扩容升级市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平台,实现120呼叫定位、救护车运行定位、AED配备定位和省市县120信息互联互通,完成全市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联动“一张网”。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应急演练60余场次,突发事件联合处置响应“零延时”。创新服务模式,联合多部门制定《十堰市非急救转运服务机构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施行“院前救治+非急救转运”双轨模式,通过社会化力量承接转运任务,让院前急救资源更集中地服务急危重症患者。目前全市危重症患者院前院内信息交接时间压缩至3分钟以内,急救资源使用效率达到98%。

锻造“急救铁军”,夯实应急救治根基。通过梯队建设、实战练兵、专科强基筑牢急救网络根基。实施急救人才“优增计划”,全市专职调度员扩增至65人,院前急救专业队伍达2300人,市县乡三级持证急救人员覆盖率提升至91%;创新“训战结合”培养模式,全年开展急救技能大比武285场、多场景应急演练121次,基层人员心肺复苏考核合格率达98.5%;推进急救能力“强基工程”,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五大中心”高标准建设,建立市中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国药东风茅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4家三级专科急救站,3家县级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评审,75家乡镇卫生院成功创建省级基层卒中、胸痛、心律失常救治站,构建了“市县带动、乡镇支撑、全民受益”的城乡一体化急救服务网络,群众急危重症救治保障得到明显提升。

强化科教培训,让“专业急救”走进百姓身边。十堰市聚焦“全民急救”目标,扎实推进“急救常识进社会”活动。创新“六进工程”(进农村、社区、学校、工厂、机关、军营),全年开展标准化急救培训263场次,建立“理论考核+情景模拟”双达标机制,参训人员实操合格率达89%。打造多元急救培训,开发“火爆毒”现场急救、溺水急救、心梗识别、踩踏事故救援等特色急救课程,联合公安、消防、学校、社区,进行针对性急救培训,推动社会急救培训的专业化发展。主动融入国际公共急救交流平台,受邀在世界灾害护理学会国际会议就青少年防溺水课题作专题报告,充分展示了十堰市在公共急救科普领域的创新潜力与学术实践。2024年全市公众急救知识知晓率显著提升,实施院前心肺复苏抢救359例。

作    者:杨前贵 朱  健

责任编辑:岳志明

稿件来源:十堰市卫健委   十堰市急救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