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经济日报】湖北三方面推动三明医改经验落地见成效 国家卫健委宣介

【经济日报】湖北三方面推动三明医改经验落地见成效 国家卫健委宣介

2025-04-25 16:57 经济日报

4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湖北宜昌市召开“推广三明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近年来,湖北积极落实强县行动,强基层、提能力,让90%的患者留在县域就诊。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云甫介绍,近年来,湖北省结合实际,从三个方面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湖北省落地。

在优化机制上用力。湖北省委将医改重点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范畴,结果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各市县全部落实一位政府领导管“三医”,其中宜昌、十堰、襄阳由常委牵头抓医改工作;建立了“一委四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中医药局、药监局、疾控局)协作机制,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协同推进人事编制、医疗价格、薪酬制度、医保支付等项目改革,强化政策协同。

在因地制宜上用力。湖北围绕人才提能、专科提档、服务提质、管理提效,省级筹集1.5亿元资金,36家三级医院重点帮扶70家县级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水平。湖北还支持各地紧扣儿科、精神等薄弱专科,联动编制、薪酬、职称等改革补短板。同时,引入人工智能,推广智能辅助诊断,数智赋能医疗卫生体系。

在增进健康福祉上发力。聚焦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8种慢性病,构建防、筛、诊、治、康、管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针对老年人看病不方便问题,出台加强导医导诊服务、家庭病床等10大举措。同时,湖北还初步建成了城市10分钟急救圈、农村30分钟医疗圈,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

王云甫表示,下一步将支持宜昌、十堰、襄阳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在人事编制、薪酬分配、医院管理、数智赋能等关键领域先行先试,打造标杆示范;支持其他市州在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医防协同等重点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各地市特色;同时及时梳理全国、全省典型经验,形成推介清单,鼓励集成创新实践应用。 

如何发挥县域信息技术优势,为医改提质增效?宜昌市市长陈红辉介绍,该市发挥政府规划引领作用,以应用为导向持续完善和不断扩容应用场景。将数字医疗纳入智慧城市、数字宜昌建设里,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制度保障多维协同发力。“我们投入18.4亿元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集成了公安、民政、教育、医保等这些部门信息,联通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实现了‘一屏知家底、一网全监测、一键达基层’。”陈红辉说。

“作为去年入选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十堰市在医改方面真招、实招尽出。”十堰市副市长朱云慧介绍,该市聚焦公立医院改革难点堵点,建立医疗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一次性核增公立医院编制315个;利用药品耗材的集中采购,腾出空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3479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5.4%;动态核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薪酬中固定收入占比达到45%。

据悉,今年全国持续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带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国家卫健委也将围绕这一主题,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宣介典型地市的经验、做法。(柳洁)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2025年4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