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协和医院董念国团队潜心攻坚17年

【湖北日报】破解“小身体容纳大心脏”世界医学难题

【湖北日报】破解“小身体容纳大心脏”世界医学难题

2025-05-23 15:57 湖北日报

5月19日,7岁的文文在视频连线中,高兴地告诉董念国教授:“董爷爷,我上一年级了。您给我移植的这颗心脏可听话了,平时上体育课都没问题!”3年前,一颗由成人捐献的心脏,让这名心衰患儿生命重启。

文文的新生,源于“大供心移植小受体”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全球首创。协和医院5月19日公布,对该院225例心脏移植患儿跟踪评估结果显示,儿童心脏移植供心适配范围大幅提升,供受者体重比最高可达6.7倍,这意味着更多大供心将适配儿童。

心脏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心衰最有效手段。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4万名心衰患儿,其中7%至10%亟需心脏移植,而每年仅有100例左右接受移植手术,无法等到合适供心是关键原因。国际医学界通行准则是,心脏捐受者体重比不超过2倍。按这一标准,不少终末期心衰患儿,尤其是低体重婴幼儿难以等到合适供心。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攻克‘大供心移植小受体’难题。”董念国下定决心。从2008年起,董念国率团队全力投入儿童心脏移植研究。他们常常在病房一守几个星期,夜以继日记录患儿尿量、药物反应等变化。

在一遍遍推演、实践中,团队看到了曙光。他们发现,心脏肺静脉前端的左心房有一个增厚部分,以此为标志,手术可实现对左心房体积精准减少,同时,通过分步关闭胸腔的办法,也可让大心脏慢慢回缩变小并逐步适应受体胸腔要求。从2倍到3倍,再到6.7倍,供受者体重比在一步步拓展。近10年,他们3次刷新亚洲最低龄、最低体重心脏移植患儿存活纪录。

董念国坚信:“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生命至上’应融入医者血脉。”他和团队在全球首创“供心旋转术”,让发生率极低的异位心脏患儿也可接受心脏移植;针对我国心衰患儿个头小、体重低的特点,他们自主研发全球最小植入式儿童磁悬浮“人工心”,为患儿争取等待移植的时间。

据了解,近5年来,协和医院儿童心脏移植数量居全球第一,术后5年生存率达81%,60%以上是“大供心移植小受体”。国际胸心外科经典教材《胸外科学》(第九版,2020)序言评价,董念国教授团队“心脏移植数量与质量国际先进,提高了中国心脏移植学术影响力”。(记者胡蔓、龙华、杨千帆)

(来源:《湖北日报》2025年5月20日第一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