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数据精益管理助力医院创新发展

【中国中医药报】数据精益管理助力医院创新发展

2025-05-18 10:37 中国中医药报

湖北省武汉市委、市政府“对标国内一流水平,做优做强武汉市中医医院”的决策部署下,武汉市中医医院迎来了建院70年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系列“大事”:2024年武汉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武汉市中医医院谌家矶院区)立项,到2027年建成后,医院规模将从现在的不到70亩增加到220亩,床位数将从1740张增加到3000张;2024年4月,以肾病科为试点的中医经典病房正式开科,同年11月正式挂牌省内首个“水肿病房”;2024年6月,作为参与单位,医院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年年底医院获批建立博士后工作站;2024年12月,骨伤科“中医正骨疗法(刘达夫柳枝接骨疗法)”入选省级非遗,自此,医院共有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非遗项目;2025年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专家指导下,医院在省内率先挂牌成立“肌骨超声可视化精准诊疗平台”,让小针刀、中医正骨等中医技术更加精准;2025年一季度以来,医院医疗质量、结构变化、运营效率等各项数据指标持续优化,门诊服务人次、出院服务人次、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等核心数据增幅在全市同类机构中位居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院上下的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几年来,医院领导班子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一整套独特完整的办院理念、运营模式和实践经验,这套成功经验可运用、可推广并可立竿见影见实效。

DRG智能追踪构建医院管理“数字哨兵”体系

笔者认为,新医改的主题是“质量”和“效率”。以前能够看好病就是好医生,现在不仅要能看好病,还要诊疗规范,用最少的时间和最低的费用为患者解决问题。2021年医院上线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系统后,不仅将它用作一个简单的医保付费工具,而且还作为一个很好的医疗质量管理工具。DRG系统可以全面用于医疗、医保、药学和学科评价等方面,并且实时可查询、数据可追踪。运用它,可以精准找到临床需要重点管控的不合理用药、违规收费、滥用耗材等行为。它就像一个“电子眼”,可以靶向找到突出问题,并且可以用数据体现改进的成效。经过精准管控,医院的医保回款率显著上升,医保办将经验撰写成文章《持续改进,聚焦中医诊疗行为规范积沙成塔,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基于Kaizen法的中医医院医保目标管理实践》,荣获第11届中南六省(区)医院院长高峰论坛医院管理创新奖二等奖。

医院要做好结构转型,调结构、腾空间,必须从数据抓起。数年来,医院领导班子带着数据下临床,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实行改革,对门诊诊室、合理病床使用、DRG数据、护士长五项评价、职能部门五项评价、满意度五项评价等KPI管理指标均定期实行“烤火”,让全体人员“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成为常态;把中医师的中草药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经典考核、跟师学习等也作为“烤火”内容,出台年轻中医师三个“不允许”——不会开草药不能晋升聘任、中医经典考核不过关不能晋升聘任、跟师不到半年不能晋升聘任。跟疫情前相比,医院中草药使用率增幅76%,中医适宜技术使用人次数增幅达8.3倍,而且率先在湖北省实行中医适宜技术的分级管理,打破了以往中医适宜技术只能由医生操作的传统,医护协同,密切配合,从“全院敷贴”“全院足疗”迅速转变为每个科室围绕各自优势病种拟定特色中医协定治疗方并形成临床路径,中医技术使用越来越规范,疗效也越来越确切。从此,中医院更有了中医院的样子,“中医氛围浓起来,草药香味飘出来,中医内涵强起来”的愿景逐步实现,中医元素贯穿到医院的每个科室和疾病诊治的全过程。

走中西医结合道路让患者“首选中医院”

“中医特色彰显,常见多发病的西医诊疗技术领先”,这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医院始终致力于能够解决疑难问题,持续推进“内科介入化”“外科微创化”,紧跟现代技术发展不掉队。传统中医诊断多依赖“望闻问切”,但在西医学和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借鉴西医技术、西医设备和信息化手段,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就是推动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的时候,凭什么首选中医院?”当外科医生想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后,就会对“用中医特色吸引的患者,治疗上能中就中,能西就西,解决问题一站式”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两个人才库”“三级四类管理”培育人才成长沃土

一个医院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高精尖人才可遇不可求。尤其在医院影响力还没有足够大的时候,“一号难求”的专家就是人才,能做事想做事、有胸怀有格局、能够带领团队拼搏赶超的就是人才。

要吸引人才,就要有助力人才“成名成家”的培养机制,如完善的引进流程、规范的培养计划、良好的学术氛围、丰富的实践机会、良好的激励政策等,坚持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着力构建“引得进来,用得起来,推得上去”的成长氛围。比如医院现建有“根据人员”以及“根据项目”两个人才库,按“三级四类”管理,对标创建,聚焦培养,“用心栽种梧桐树,争取引得凤凰来”。

医院在原有24个国家及省市级重点专学科基础上,去年又有风湿病科、急诊医学科、推拿科、妇科、骨伤科等5个科室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笔者认为,强专科的必备条件有四,一是有底蕴有内涵有基础的科室,二是有一个能做事、想做事、有胸怀、有格局的学科带头人,三是要培育有影响力的专病专家,四是科研实力雄厚。医院骨伤科、妇科和肾病内科近年来在规模和实力上的飞速发展,都印证了这种思路切实可行。

责权利相结合绩效方案激活医务人员内生动力

绩效管理是撬动改革的重要杠杆,其作用不可忽视。责权利相结合的绩效方案,是保证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执行过程中,医院要有与时俱进的绩效管理方案及科室绩效二次分配的指导性意见,科室绩效二次分配核心小组人数建议为单数,实施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同时,绩效考核中保平衡和促发展的权重应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改革初期可能稳定的权重高于发展,当绝大部分人都在拼搏赶超的时候,就更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这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源泉和动力。

“大手牵小手”筑基大爱无疆的中医情怀

公立医院一定要体现公益性,人文和情怀对于一家医院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为了提升职工、患者满意度和社会的认可度,医院提出了“五度医院”建设标准,即打造管理有力度、技术有深度、创新有高度、服务有温度、人文有亮度的现代化医院。“当患者愿意把生命交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回报?”成为一线医务人员的座右铭。医院把关心关爱一线医护人员落实到每个环节,医院工会对于职代会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保证同样的小问题明年不再出现。每个科室制定有自身中医药特色的“温暖服务100条”,每个职能部门负责包保服务1~2个临床科室,全员一心共促发展。

在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医院派驻专家无条件帮扶省内外基层医院,充分彰显“天下中医是一家”的博大胸怀。几家中医医院的强大不能代表中医振兴,只有通过“大手牵小手”的行动,带动基层规范服务,让更多老百姓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才是真正中医振兴的时候。(张 瑶)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5年5月7日 第三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