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湖北:强化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湖北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政策保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
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
着力健全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聚焦重点领域、重要环节谋划实施一批中西医协同重大项目。省中医药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建设中部地区中西医结合、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人才等“五个新高地”。
着力优化服务体系。全省现有中西医结合医院26个,其中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5家,床位数8022张。“十四五”期间,湖北省明确提出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达到4340张,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建设100%全覆盖。明确将中医药服务纳入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医院评审评价指标。在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重点专科等项目申报中,按照中西医并重原则,所有符合评审标准医疗机构都纳入申报评审范围。“十四五”期间,全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有13个专科被评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有42个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专科被确定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着力培养人才队伍。为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湖北省实施了“时珍人才”工程,其中,105家综合医院近200名人员入选各级各类中医、中西医人才项目。设置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专项,遴选了20名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给予资助,通过研习经典、跟师临床、科研实践等方式,提升入选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临床能力。遴选250余人开设4期“西医学习中医”理论培训班,增加全省中西医结合人才数量。
发挥比较优势,探索中西医协同路径
推进中西医协同重大项目建设。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3家医院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落实项目资金4.25亿元。组织项目医院认真贯彻落实《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目标、建设内容、资金安排、考核标准等关键要素,建立厅局协调会商机制,开展定期调度、考核评估,督导建设进展。2024年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等25个科室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创面修复科等5个科室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培育项目。
开展重大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通过中医医院重点专科与综合医院相关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中西协作、强强联合、协同攻关,打造湖北省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优势专科。2024年,湖北省获评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8项。设置湖北省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第一批遴选溃疡性结肠炎、不孕不育等6个重大疑难疾病项目,安排资金900万元,2024年9月组织专家对项目开展了调度和指导。
探索中西医协同创新措施。探索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管理制度,加强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及多学科诊疗工作。充分发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和省级重点专科引领作用,围绕优势病种积极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研究制定一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2024版)》,督促综合医院加强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等对标建设,全面提升临床科室中医药服务能力。
加强合作交流,促进中西医融合创新
组建中西医结合创新团队。2024年,依托湖北中医药大学、时珍实验室和华中科技大学组建3个省级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聚焦重点领域、重大问题,以促进融合创新、团队实践为导向,推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团队建设与联合攻关相结合,着力破解一批影响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推动中西医结合成果转化。以时珍实验室建设、旗舰医院建设和黄冈市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等为抓手,建设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加强对中西医结合成果转化的规划和引导,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各方力量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开展研发和转化工作。
促进中西医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领域的研究水平。鼓励科研人员和医疗机构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湖北省中医院与阿尔及利亚本·阿克隆医院合作建设中医中心,在专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作、中药制剂研发推广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下一步,湖北省将深入实施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以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为抓手,强化中西医协同发展,推动中西医协同攻关,加强中西医人才培养,打造中西医结合高地。(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供稿)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5年2月12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