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健康报】科普实践成就青年药师的多维成长

【健康报】科普实践成就青年药师的多维成长

2025-04-09 18:16 健康报

18年前,初入临床药师岗位的我曾以为只要做好处方审核和医嘱干预,便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然而,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逐渐意识到,仅在医院内部做好这些工作远远不够。许多患者在出院后,因缺乏对药物正确使用的了解,常常陷入各种用药误区。例如,有糖尿病患者将二甲双胍缓释片掰成四瓣服用,最终导致胃出血;还有一位年轻母亲将奥司他韦混入蜂蜜喂给孩子,致使药物失效。我深刻认识到,青年药师的价值不仅在于纠正用药错误,更在于预防错误。于是,我毅然踏上科普之路,决心将我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

初涉科普 专业能力的“磨刀石”

初涉科普时,我仿佛在茫茫黑夜中摸索前行。我尝试将撰写的科普文章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但阅读量往往寥寥无几,因为直接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药理知识呈现出来很难吸引读者。

为了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我开始系统梳理权威资料,广泛阅读优秀的科普作品,并尝试将复杂的药代动力学知识转化为诸如“药物旅行记”之类的趣味故事。这种转化过程促使我重新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使我的临床思维更加系统化。

与此同时,我参加了各种科普培训课程,从语言表达、内容策划到新媒体运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一些科普技巧,例如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药学概念,或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用药知识。慢慢地,我的科普文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也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反馈和鼓励。这让我倍感振奋,也坚定了我继续前行的决心。

形式创新 突破传统的“试金石”

科普实践是提升创新能力的沃土。为了使科普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我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

视频作为一种直观且极具感染力的传播手段,成为我的首选。我带领团队着手制作用药科普视频。从选题策划到脚本撰写,从手机拍摄到剪辑发布,青年药师们掌握了多种多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制作老年人用药误区科普视频,团队深入养老院调研,将专业知识与真实场景结合,视频点击量突破10万次。

除了制作视频,我们还尝试通过表演小品和脱口秀等创新形式开展科普。这些形式不仅提升了科普的趣味性,还能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每次线下演出时,现场总是座无虚席,观众们的笑声和掌声无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在开展科普的道路上,我并非独自前行,还有一群充满青春活力与热情的药师志愿者。我们怀揣着共同的目标:普及安全合理用药知识。

我们定期组织团队培训和交流活动,分享科普经验和技巧。团队成员相互学习、彼此激励、共同进步,这为青年药师提供了一个全面成长的平台。无论是撰写科普文章、制作科普视频,还是组织宣教活动,我们都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探讨选题,分工协作,高效完成任务;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相互扶持,共同克服。一次次科普实践,凝聚了每名成员的智慧与汗水。

成长启示 重塑职业路径的“奠基石”

过去3年,我们团队共发表300余篇科普文章,累计点击量突破百万次。我们还主持了10余项科普研究项目,参与编写6部科普著作,组织和参与了40多场用药宣教活动。这些数字不仅彰显了我们的成绩,更见证了我们为科普事业倾注的心血与不懈努力。通过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安全合理用药,我也深刻领悟到科普工作的价值与深远意义: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的担当。

回顾这段历程,有汗水,有泪水,也有欢笑。科普实践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过程,更是青年药师自我成长的“奠基石”。(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副主任药师 安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