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健康报】让“流动急救”的善意持续存在

【健康报】让“流动急救”的善意持续存在

2025-04-09 17:11 健康报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位七旬老人被汽车撞倒后昏迷不醒,头部流血,情况危急。路过的外卖小哥用随身携带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紧急抢救,为老人争取了黄金救援时间。这一善举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近些年,在武汉等城市,一些单位通过“职业赋能+暖心服务”模式,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急救培训,并配备车载急救箱;有的城市居民会在私家车的后备厢里放置急救包,骑行爱好者在车架上张贴“紧急情况请拦停”的标识……“流动急救”已成为城市里的一道生命安全防护栏。

“流动急救”不仅能大幅降低人们外出时的安全风险,还能持续向社会释放正能量。AED设备随着骑手的电动车走街串巷,急救包随着私家车深入每个角落,让城市拥有了无数个移动的急救设备和医疗志愿者。“流动急救”不仅提升了急救效率,更传递着“人人可施救”的理念,在陌生人之间建立起无形的信任纽带,让城市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

要让这份流动的善意持续存在,还需要社会给予更多支持。急救设备的日常维护、公众急救技能的持续培训、施救行为的法律保障,都是需要夯实的根基。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不妨为携带急救设备的外卖员提供充电便利,街道社区可以尝试组织私家车车主急救演练,交管部门可以在重点路段设置急救设备共享点。通过制度设计和多方参与,促进个体善举与社会支持形成合力,才能让“流动急救”持续发挥作用,共同织密更加可靠的生命安全网。(秋实)

(来源:《健康报》2025年4月9日第二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