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陪着打电话的人“通关”向前走
12356心理援助接线员“拉一把”需要帮助的人
“该不该去找他呢?我觉得主动找他,显得自己很廉价……”近日,湖北省“12356”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张家秀接到一位23岁女孩打来的电话,女孩被感情问题困扰,语气中满是纠结。
今年3月20日,湖北省“12356”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张家秀所在的武汉市“心心语”心理援助热线接入该服务体系。接入后每天接听的来电数量达70例左右,热线平台也从4条线路扩容至6条。
■ 这条热线接听量达20万例
“你为什么觉得没未来呢?”“你的担心是什么呀?”“平常跟父母沟通多吗?”在位于江岸区江汉北路的武汉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接线室,张家秀正在接听电话。52岁的她面带笑容,说话时语气平缓,多采用开放式提问。
张家秀边接电话,边在电脑上逐条记录来电情况。除了登记时间、性别等信息外,还会归纳咨询问题、来电类型、处理方式等,以及是否属于危机来电。
张家秀介绍,咨询电话中感情问题占比颇高,不少来电者在纠结中难以自拔,需要有人倾听和引导。
经过近30分钟的沟通,张家秀问了女孩的原生家庭、婚恋观等情况。对于女孩重复询问“我到底要不要去”这个问题时,张家秀没有给答案,只是说:“只要你愿意为自己的行动负责,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或者抛个硬币,让命运来决定吧。”“这样啊,谢谢姐姐,我再好好想想。”女孩笑着挂断电话。
“我们一般不会替他们作决定。作为咨询师,我们应该走进对方的世界,而不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改变对方。”张家秀说,“短时间内走进对方的世界很难,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帮助来电者梳理自己真实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想应该怎么做。”
“心心语”热线于1996年9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开通,张家秀原本是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护士,1997年报名加入第一批志愿者兼职接线工作。通过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她于2016年取得了中级心理治疗师证书后转为全职。截至目前,该热线累计接听时长超过13万小时,接听量20.5万例。
■ “看见对方”是打开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心理热线,就是拉需要帮助的人一把。”张家秀说,情感、亲子教育、职场压力这三大类引发的心理问题和危机很常见。
面对有心理危机的来电者,接线员会通过一系列问题逐步了解对方状况:出现这一想法有多久了?此前生活中发生过哪些事情?有没有和他人倾诉过?身体是否出现不适症状……
这些看似常规的问题,对患有心理疾病的来电者而言却有着疗愈效果。通过对话,他们能感受到被理解、“被看见”。“‘被看见’是人的一种本质需求,当他们意识到自身的痛苦有人在意就会好受很多。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接线员会立即报警,借助专业力量实施救援。”张家秀说。
凭借多年接线经验,张家秀练就了敏锐感知对方情绪和所在环境的能力。“有时候这种敏锐会让我‘看见’对方,成为打开对方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有一次,一位女性来电诉说焦虑症引发头痛、过敏等问题,并称母亲对她的影响很大。交流中,张家秀动容地说:“听了你的诉说,我的泪水在眼里打转,也许这是你传递过来的情感,让我感同身受。”对方听后,愣了一下,然后松了一口气。张家秀表示,关注到对方情绪的这类话语能让来电者感受到被关注,效果大不相同。
■ “有时一个电话能挽救一条生命,感觉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
接线员的心理安抚甚至让有些人对热线产生了心理依赖。系统记录显示,有些人曾打来上百次电话。
“很多常年打电话来的人,一开始他们的情绪都聚焦在某一个点上,深陷其中。比如来电100多次的一名男性,一开始他的情绪始终聚焦在他父亲身上。后来通过细致询问,发现实际上他父亲不是这样的,有些事情只是他自我想象的。”张家秀说。
“我们也有时间限制,会建议他每周打一次,这样对自己也有好处,后面他真的听进去了。”张家秀说,“如今,再接到他电话的时候,他的视线不全在他父亲身上了,开始谈他的各种人际关系和工作了,我觉得他成长了很多,感觉还是挺欣慰的。”
张家秀坦言,“热线会给人一种陪伴感,我们会在电话这一头去陪伴对方内心中的小孩子,陪着他哭,陪他长大。那一刻他觉得你陪伴我了,你理解我了,也就足够了。这就相当于玩游戏通关,我陪着他打赢了,他有能力继续下一关。能帮助他们闯过心理危机,我也会有一种自豪感,这就是推动我走进这个世界并一直往前走的动力。”
这种志愿者精神也激励着一批批来自高校、司法、金融、婚恋等行业的志愿者坚守在这个岗位。志愿者陈琪今年50岁,此前在加拿大从事过几年心理疗愈工作,去年3月加入志愿者团队。在这里,她每月服务30小时以上,其中包括一次夜班。“有时一个电话能挽救一条生命,感觉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她说。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12356”心理援助热线现有接听专业人员180名,由全省各市(州)公立医疗机构的精神(心理)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组成。接听热线均设置在各市(州)公立医疗机构内,大部分热线设置有单独的接听场所。目前全省共有18条心理援助热线,接听专业人员均具有相关的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相关心理知识系统的培训和危机干预经验。(记者李慧紫)
(来源:《长江日报》2025年4月7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