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健康报】全院血糖管理实现“三化”

【健康报】全院血糖管理实现“三化”

2025-02-19 09:29 健康报

置入胰岛素泵、每日进行巡查、开展监测评估、多学科会诊后撤泵……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同济医院),针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这样的规范操作不仅发生在内分泌内科,还发生在该院各个科室。

由于高血糖住院患者实际分布在医院多个科室病房,为了更好地管理患者血糖,武汉同济医院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多学科血糖管理团队。团队以内分泌内科医生为主导,还包括其他相关科室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相关科室糖尿病联络护士、营养师等,共同参与患者的血糖管理和控制工作。

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余学锋教授介绍,成立多学科血糖管理团队,实行高血糖患者全院“共管”,实现血糖管理系统化、血糖监测标准化、血糖管理规范化,在降低因糖代谢紊乱引发的相关疾病死亡率和感染率、缩短术前等待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医院每年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超过1500人,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至2.1天。医院胰岛素泵围手术期研究发现,相较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胰岛素泵组患者住院时长缩短了2.78天,取出缝合线时间提前了2.64天。

以多学科团队为中心  实现血糖管理系统化

过去几十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患者群体不断年轻化。中国医科大学滕卫平团队在全国31个省份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2.8%。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针对4364例非内分泌内科住院高血糖患者分布特点的研究显示,高血糖住院患者还分布在神经外科、老年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和神经内科等。

与之相对应的是,非内分泌内科医生、护士血糖管理相关专业知识欠缺,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高、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影响手术患者伤口恢复。

武汉同济医院多学科血糖管理团队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内分泌内科医生作为团队牵头者,负责制订糖尿病管理整体方案,监督治疗计划执行,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方案;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参与所在病区患者的血糖管理,提供跨学科的专业意见,确保患者获得综合治疗;糖尿病专科护士专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患者教育、日常护理及会诊支持;糖尿病联络护士作为不同科室间的沟通桥梁,确保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科室间得到连贯的护理;营养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咨询和饮食计划,帮助患者通过饮食控制血糖。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团队成员能够实时获取和更新患者的血糖管理信息。

余学锋介绍,为了保证团队成员的专业性,且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血糖管理信息,医院建立了医疗咨询平台,帮助团队成员获取最新的糖尿病管理知识。医院还建立了一套包括三级组织体系、多样化培训形式、个性化培训方案的血糖管理培训体系,多方位、多角度地完善血糖管理与教学机制。

以数据为基础  实现血糖监测标准化

血糖监测仪器种类多样,便携式血糖仪无准入资质标准不能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连接,一次性打印或者手工记录血糖数值费时且容易出现差错,血糖记录文书没有统一格式,医生会诊时无法及时获取血糖数据……为了打通上述全院血糖监测的堵点,武汉同济医院建立了标准化的床旁便携式血糖仪质控流程,以确保血糖数据精准化。

一方面,武汉同济医院多学科血糖管理团队根据高血糖患者特点明确了血糖管理标准,例如,对于没有并发症、初次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血糖管理目标要严格,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毫摩尔/升,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为<10毫摩尔/升;非重症患者或近期无心脏手术、心肌缺血、卒中的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6.1~7.8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7.8~10.0毫摩尔/升;肿瘤晚期或更严重的合并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空腹血糖为7.8~10.0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为10.0~13.9毫摩尔/升。各专科明确患者目标血糖范围和控制标准,以指导临床实践。

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护士长陶静介绍,多学科血糖管理团队同时建立了血糖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开展血糖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定期反馈质控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另一方面,为确保血糖数据的精准化,武汉同济医院牵头组建了一个由医院管理层、计算机专家、临床医护人员及血糖仪供应商构成的跨部门团队。该团队对医院原有的血糖监测系统进行全面评估,收集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选择最适合医院需求的即时检验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与HIS系统的无缝集成,团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确保了血糖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所有被纳入全院血糖管理系统的患者被划归到一个虚拟病房,医院血糖信息管理系统与HIS系统对接,内分泌内科医护人员可以查看全院住院患者血糖数据、胰岛素数据、胰岛素泵的相关数据。内分泌内科医生可通过系统网络终端“查房”,针对血糖异常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内分泌内科巡泵专职护士立即到相应专科进行胰岛素泵数据设置、调整,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这种模式不但加快了医护人员对血糖异常情况的响应速度,而且为医院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支持血糖管理相关的研究和质量改进,推动医院血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以胰岛素泵管理为抓手  确保血糖管理规范化

胰岛素泵治疗是由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注装置,以程序设定的速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

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2012年就成立了胰岛素泵治疗小组,开展“院内胰岛素泵强化降糖”的专项实践,并设立专职胰岛素泵护理岗位,建立标准化管理流程。胰岛素泵专职护士负责全院胰岛素泵的管理,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对胰岛素泵进行质控管理,确保胰岛素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武汉同济医院对胰岛素泵管理的每个细节都设置了规范化的要求。“比如患者在佩戴胰岛素泵期间遇到特殊情况(强辐射与强磁场环境、高压环境)或者胰岛素泵报警,糖尿病专科护士、胰岛素泵专职护士要及时解决问题,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陶静表示。

不仅如此,武汉同济医院多学科血糖管理团队还将住院患者的糖尿病管理延伸到院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团队共为741名患者提供全程血糖管理服务。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68.10%~86.57%,且稳步上升,患者满意度达99.5%。

余学锋认为,未来的血糖管理将更加注重个体化,且院外血糖管理将逐渐普及。患者可在家中将血糖数据实时上传至HIS系统,医生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血糖状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余学锋指出,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分级诊疗,未来的血糖管理可能会探索区域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患者血糖管理的无缝对接和全程跟踪,同时建立和完善院内血糖管理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价,不断优化血糖管理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约记者 常宇)

(来源:《健康报》2025年2月19日第八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