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健康报】“重造”病肺移植回患者体内

【健康报】“重造”病肺移植回患者体内

2025-02-13 18:57 健康报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开创性地将患者自己的肺“重造”后植回体内,为一名53岁的腺样囊性癌患者实施自体肺移植手术,目前患者肺功能恢复良好已出院。据了解,这是湖北省首例自体肺移植手术。

两个月前,这名患者出现持续胸闷,间歇咳嗽。他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其右主支气管全长均受到肿瘤侵犯,病理为腺样囊性癌。

病肺是切还是留?该院胸外科主任廖永德教授、王思桦教授团队迅速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胸外科、肿瘤科、呼吸内科、放射科、麻醉科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右侧病肺会累及全肺,最终患者肺功能会越来越差。”廖永德介绍,该患者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呼吸内镜治疗无法根治;传统切除手术导致单侧肺呼吸,患者生活质量会大幅下降,“但肿瘤也万不能留,这些让治疗方案的确定难上加难”。

何不利用移植的方法?这个念头在王思桦脑中萌发。他大胆提出为患者实施自体肺移植手术,这样既能保留组织与功能,又能清除肿瘤。

自体肺移植手术对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配合及术后管理团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0余位医务人员反复评估讨论、多次进行手术模拟。

在廖永德的指导下,王思桦、童松教授带领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实施自体肺移植手术。取出右侧病损肺部,进行肺灌注,修剪肺部,将其重组吻合后,植回患者胸腔,血管重建缝合……一系列精密操作一气呵成,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一周后复查结果显示,患者未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呼吸内镜复查结果显示,肺功能状态良好,患者于当日出院。

“重造、重建、恢复,这是我对自体肺移植的认识和预期。”王思桦介绍,把病变部位取出、完整切除病灶,是“重造”病肺、变“肺”为宝的第一步;之后,将修整好的肺部植回患者体内,重新建构患者的肺功能;紧接着,让患者能够达到自我恢复。这期间,患者只需要抗凝治疗,不需要抗排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可得到保证。他表示,如果气道无法正常通气,但远端肺组织仍有正常功能,就可以考虑进行自体肺移植手术,以保证肺部功能。(记者 聂文闻 通讯员 彭锦弦 刘坤维)

(来源:《健康报》2025年2月13日第二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