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湖北下沉资源提升县域诊疗能力
近日,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患者徐大爷因胃溃疡和胃息肉,在医务人员的陪同下,从淋山河镇卫生院顺利转诊至团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得益于团风县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全县共用信息化工作平台,转院、入院、登记……整个过程仅用半小时,快速又省心。
据了解,医院只需通过团风县共用信息化工作平台进行申请,就能实现患者的上转对接和出院的下转分配。即使患者所需科室没有床位,也能通过“全县一张床”,在其他科室先行收治。2024年,黄冈市团风县县域内医疗机构上转率比上年提升了20%,更多患者留在了县城看病。
团风县总医院连续医疗服务中心主任陈小丽介绍,现在所有的手续都集中在连续医疗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住院患者还可以享受多报销5%的优惠政策。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除了转诊服务的优化,团风县还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影像、检验和病理诊断结果互认,实现“120”急救分站的统一调度,并将县级医院药房延伸到乡镇卫生院,医生可以在线上远程开药,居民可就近取药。
提高县域医疗水平,人才流通是关键。枝江市卫生健康局公共卫生总师李爱华表示,由各镇卫生院提出薄弱科室、特色科室帮扶发展需求,枝江市医共体总院根据人力资源现状进行配置和安排,提升了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2024年,枝江市医共体总院派出医疗技术骨干128人到各镇卫生院坐诊带教,为基层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此外,枝江市还通过“市招镇用、镇聘村用,上派下送、打通使用”的柔性人才流动机制,免费培养乡村医生225人。截至目前,枝江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接近78%,在全省领先。
不只是黄冈市团风县和枝江市,湖北省其他县(市)也通过下沉医疗资源,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县域诊疗能力,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最终是要建成整合型的分级诊疗体系。在整合医疗资源、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要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省有3000余名上级医院医务人员长期下沉基层提供服务,64个县(市)共建立91个县域医共体,覆盖935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仅推动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特约记者 熊慧琴 通讯员 孙苗 张慧慧)
(来源:《健康报》2025年1月22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