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66天!一场艰难的较量
孕妇患有重度子痫前期,胎龄仅29周的宝宝提前降生,因脑室出血导致脑积水。近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产科等多学科团队的保驾护航下,这名孕妇终圆当妈妈的梦,宝宝也恢复了健康。
30岁的陈女士第一次怀孕时,因为重度子痫前期,没能保住腹中胎儿。今年8月,陈女士因血压升高、四肢水肿、蛋白尿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产科住院治疗。该院产科、肾病内科、心血管内科、新生儿科、麻醉科、临床营养科等进行会诊,密切关注孕妇及胎儿情况,尽量延长孕周,以提高胎儿存活率,并做好剖宫产手术和新生儿抢救准备。
怀孕29周时,陈女士突然不能平卧,心血管内科会诊后考虑孕妇已出现心衰,胎儿随时有死于宫内的危险,需立即终止妊娠。产科主任熊国平带领团队为陈女士实施剖宫产手术,男婴乐乐(化名)顺利降生。
乐乐出生时体重只有1070克。由于早产,肺部发育不成熟,乐乐出生后便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过及时保暖、复苏抢救后,新生儿科用转运温箱将他转至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救治。除了动脉导管未闭、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颅脑超声提示,乐乐还出现了脑室出血情况。医生通过头颅超声动态监测脑室出血量和脑室大小的变化,发现脑室逐步扩大,需进行脑室外引流,否则脑组织会受到永久性损害,甚至有生命危险。
乐乐免疫力极低,头颅不及成人拳头大,脑部结构极其脆弱,手术及麻醉风险很高。为确保手术安全,神经外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会诊讨论后,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术中维持患儿的氧合和循环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麻醉用药必须精准,不允许有丝毫的闪失。”麻醉科主任陈璟莉说。麻醉科专家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详尽的麻醉方案。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熊左隽团队为患儿实施脑室外引流术,准确穿刺到充满积血的脑室,确保引流管的放置既能有效引流积液,又不会对周围的脑组织造成伤害。术中,麻醉科团队时刻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精准调整麻醉药物和呼吸机参数。手术顺利结束,脑脊液得到有效引流,颅内压得到控制。
术后,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为乐乐制定了精细的诊疗计划,给予呼吸、循环、营养、液体等综合管理。新生儿科安排专人护理,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术后严密观察脑脊液引流情况,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脑室外引流系统的稳定。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还精准调控呼吸机参数,从有创呼吸机过渡到无创呼吸机,并顺利撤机脱氧,实现患儿自主呼吸。
为满足乐乐的营养需求,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乐乐一出生,新生儿科医生就给他进行了脐静脉置管,过渡后再实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提供肠外营养支持,为后续救治建立生命通路。医护人员根据患儿体重、尿量及病情变化,每4小时精细计算液体出入量,静脉输液液体量精确到1毫升。
刚出生的乐乐胃肠发育不成熟,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出现了喂养不耐受。护士通过口腔免疫疗法和口腔运动训练,帮助乐乐建立吸吮反射机制,尽早经口喂养。
经过医护人员66天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乐乐成功闯过重重难关。术后复查,乐乐脑室形态基本正常,脑积水症状明显改善,体重也增长至2030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特约记者 黄征宇 通讯员 刘姗姗)
(来源:《健康报》2024年12月9日第四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