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湖北日报】“湖北样板”回应百姓健康之盼

【湖北日报】“湖北样板”回应百姓健康之盼

2024-07-12 17:03 湖北日报

生机勃勃的荆楚大地,一幅健康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殷殷嘱托。

牢记嘱托使命,顺应人民期待,湖北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吹响铮铮号角;回应百姓健康之盼,奉上暖心清单。人人感知的“健康湖北”正加快构筑。

1819个公卫补短板项目拔地而起

一组组发药、添药全自动机械臂正在药房货架间上下舞动。只要接到指令,它们会迅速从货架上找寻到目标药品,几秒钟内,毫厘不差地将药品送入传送带。药品坐着“滑梯”,迅速到达指定窗口。

7月2日,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门诊取药窗口,前来取药的汪先生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快捷。

自动送餐机器人、“飞檐走壁”的物流传输带……这个被誉为江城“最聪明”的医院,骤然拉伸人们对未来就医的美好想象。

从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到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从妇幼保健到综合性三甲医院,一张覆盖全省、呵护人们全生命周期的湖北样板已成势见效。

2020年6月10日,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湖北的“必答题”。

四年时间,夙夜不懈。

省市县乡四级院前急救网络不断延伸,形成市(州)中心城区10分钟、县(市)30分钟“急救圈”;武汉、宜昌、襄阳、黄冈等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即将完工。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健全联动机制,全面推动机制创新……建设1819个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总投资近2000亿元,一座座浸润着创新、智慧与关怀的医院拔地而起,新风扑面。

截至目前,全省已初步建成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网络;全省64个县(市)中,49个县域内至少有1家三级医院;建成128个县域医共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一张网”的健康使命

那些饱蘸温暖的拯救生命画面,烙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老董,恢复得不错,还要坚持吃降血脂药和抗凝药。”“一定,一定。我要好好活才对得起你们呐!”7月3日,67岁的宜昌兴山县昭君镇居民董大爷照常到卫生院开药,见到急诊科主任钟兵,两人熟络地寒暄。

去年3月17日,昭君镇卫生院医护团队仅用30分钟,成功溶栓打通了突发急性心梗的董大爷的心脏血管。就在同一天,这家卫生院还为3例急性心梗患者成功溶栓,创造了生命奇迹。

以前,溶栓治疗通常只有县级及以上医院才能开展,在镇卫生院这样成功抢救病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当前,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影响我省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患病人数多、诊疗量大、疾病负担重。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主导下,全省以“323”攻坚行动为突破口,“一张健康网”迅速织密。我省与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覆盖全域的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和溶栓技术应用实现突破。

截至目前,全省注册胸痛救治单元1364家,已通过验收705家,已完成认证卒中防治站769家,累计开展急性心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急溶栓4100余例。

统筹多方资源,“323”攻坚行动正不断释放政策红利。

为推进“323”攻坚行动,省委将其纳入对市州党政班子考核,省级专病防治中心和管理办公室挂牌运行,实现市县防治体系全覆盖。省级15个部门建立联系点制度,建立协调机制。实施一批惠民项目。对慢病高危人群做到“应筛尽筛”,已累计完成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筛查7233万人次,城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实现全覆盖,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做到“应筛尽筛”。

“力争到2025年,努力使‘323’健康问题人群发病率、致死率和疾病负担明显下降。”省卫健委负责人表示,要坚持民生问题导向,实实在在增加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病理一小步 健康大跨步

基层病理服务体系不全、技术人员短缺、硬件设施落后、服务能力不足……曾经,我省基层医疗机构病理服务的状况令人深思。去年10月以来,湖北高位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补齐病理服务短板。

一项全新的探索,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鉴,唯有“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化为行动,才能破浪前行。

6月2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大冶市人民医院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时,病理科医生正在借助细胞及组织AI智能阅片系统观察切片。在该中心,医生把一张成型的病理切片放进数字化扫描仪,AI进行数字辅助阅片,仅需几分钟,它就能初步筛查出可能存在病变的部位。通过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权威病理专家可协助远程会诊。

“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有序扩面推广,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省委专题会议对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做出新部署。

各项政策紧锣密鼓实施。省领导牵头、多部门协作、定期调度的省级工作机制随即建立。全省出台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调整病理服务价格,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此外,为保证资金投入,省级统筹财政资金4.3亿元,对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成验收后的市县给予以奖代补。

从强化病理检验能力到提升检测效率,从夯实数字化、信息化基础到优化运行管理机制,日臻紧致的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显示出惠及民生的强劲张力。

省卫健委介绍,目前全省各地规划了以市(州)级中心医院为龙头的“1(市级区域病理诊断中心)+N(县级区域病理诊断中心)+N(其他医疗机构)”的全域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对上联通省级病理远程服务平台,省、市、县“三级联动、分级负责”的病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之基,让人民健康成为幸福生活的鲜明底色。健康湖北,正孜孜而为。(记者龙华 通讯员孙苗 实习生束焱)

(来源:《湖北日报》2024年7月12日第二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