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湖北日报】聆听公立医院改革的铿锵足音

【湖北日报】聆听公立医院改革的铿锵足音

2024-07-12 10:45 湖北日报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看病从最初的老三样,到如今的PET-CT、手术机器人、混合现实手术;从“赤脚医生”到“高水平医院”……共和国走过75个春秋,医疗卫生事业在保障全民健康需求中,迎来飞速发展。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期盼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的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湖北卫生健康系统以点带面、协同发力,推动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立标杆树样板 打造医疗“高峰”

一个精准的旋切,迅速将心脏上肥厚的一层心肌卸下。7月3日,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魏翔教授团队用自己发明的“心脏不停跳心肌切除器”,又成功为一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实施了手术。目前,这一全球首创的心肌旋切技术已吸引美国、西班牙等多国医生来该院学习。

从世界首创“陈氏胰肠吻合”术到将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从50%以上降至5%以内并提供“中国指南”;从制造全球首个用于HPV整合检测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到破解血管里的“长寿密码”,同济医院正焕发出不竭的创新动力。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入选全国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名单。这份名单中的试点医院,全国仅有14家。

“以同济试点为契机,为全省高水平医院高质量发展立标杆、树样板。”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湖北聚焦学科、人才、科研,持续发力支持同济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建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创建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批复该院500张研究型床位。

培育生长的沃土,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苏醒,到临床医学上绽放。同济医院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建设高水平临床学科,投入1300万元支持20项临床研究领航项目,投入500万元支持14项“创新与转化孵育项目计划”。该院还创新“政院校企学”协同机制,设立临床研究中心,为重点产业领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提供验证平台。同时,他们与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医疗装备智能制造、肿瘤精准医疗、重大疾病新药创制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2023年,同济医院转化科技成果17项,登记专利申请551项,主持或参加新药临床试验380项,医学创新成果喷涌的“同济现象”引起业内关注。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2022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两年来,全省围绕增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打造公立医院医疗“高峰”:积极支持协和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济医院襄阳医院、同济医院咸宁医院、协和医院宜昌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十堰市、荆州市、恩施州、黄冈市等4地开展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省人民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家医院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

数智化赋能 拓展医疗便民服务

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最终目标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的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我出来得急,身份证和市民卡都忘了带,幸亏只要有手机,出示电子健康卡,看病买药全部都搞定。”7月4日,市民丁女士因急性腹痛来到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医。挂号、缴费、看检查结果,丁女士用手机登录微信“宜健通”小程序,顺利完成了看病所有流程。

2022年,宜昌市被赋予全省唯一的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重任。“为全省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是我们的最大期望。”省卫健委介绍,打造区域一体化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拓展惠民应用场景成为重要内容之一。

让一直处于“分而治之”状态的人口健康信息拆除壁垒,为同一目标而“聚合”,绝非易事。

在省卫健委与宜昌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下,宜昌市卫健委成立信息化工作专班,加强信息化工作顶层设计,印发《宜昌市区域一体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方案》,将区域一体化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纳入全市卫生健康“五大中心”重点工作进行规划部署,构筑信息化建设“一盘棋”格局。

协调各单位、各领域数据互联互通,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数据治理攻坚行动,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现场调研和业务指导,采取多种数据质控措施持续提升医疗机构源头数据质量,精准盘存全市卫生基础资源,摸清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设备、物资等信息底数,全面准确掌握了卫生健康数据资源情况。

系列“组合拳”后,壁垒终被铲除,硬骨头总算被啃了下来。

如今打开宜昌市一体化健康信息平台,全市实时健康信息跃然屏上,它联通各级医院业务系统,对接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实现全市卫生资源、医疗服务等数据的互通共享,默默守护着宜昌百姓的健康。

当下,宜昌一体化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汇聚市县乡村2937家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数据:“一部手机管健康——宜健通”线上服务惠及379万市民,“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节省患者候诊时间,处方流转方便慢病患者就近购药,实施219项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减少市民重复检查,120生命绿卡畅通80岁以上老年人院前急救通道……不断拓展的数字化便民服务场景,提升着百姓对医疗卫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省卫健委介绍,目前,除抓实“同济试点”,做实“宜昌项目”外,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中,我省还实施“强基”行动,每年遴选13个县市,聚焦公立医院科学治理、精细管理、能力提升以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截至目前,全省安排34家三甲医院帮扶72家县医院,全力推进县级三级医院建设;深化医保打包付费,药品一体化配备,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薪酬制度等重大改革;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质量,试点建设数智病理服务体系;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城市中高职称退休医生到基层开设专家诊室;为村卫生室配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推动县级医院建立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将急救资源向基层倾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荆楚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记者 龙华 通讯员 孙苗 实习生 束焱)

(来源:《湖北日报》2024年7月11日第一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