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湖北日报】掌声,致敬抗疫英雄

——向我省驰援沪吉医护人员学习故事分享会侧记

【湖北日报】掌声,致敬抗疫英雄

2022-08-01 09:44 湖北日报

分享会现场


杨慧

王威 张畅

郭娟 曹鑫彦 吴文煜 周莹

刘静

李杨宇婧

程芳

孙晖


掌声与泪水交织,感动与奋进同在。

7月29日,“致敬英雄、争当先锋——向我省驰援沪吉医护人员学习”故事分享会在武汉举行。

今年三、四月份以来,新一轮疫情先后在吉林、 上海等地蔓延。党中央统揽全局、统一调配,省委 省政府果断决策,先后派出7批共计1994名医护工 作者,成立湖北省援吉、援沪医疗队,带着6000多万湖北人民的重托,满怀感恩回馈之心逆行出征,以英勇无畏的奋斗精神,与吉林、上海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同心抗疫的坚固防线。

在湖北医疗队援沪吉期间,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在 省直机关广泛开展“致敬英雄 争当先锋——向我省 驰援沪吉医护人员学习”系列活动:向援沪吉医护人 员发一封慰问信、组织一次青少年读书活动、援助一 批物资、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召开一次故事分享会,大 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号召省直机关广大党员向我省 驰援沪吉医护人员学习,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分享会现场,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短片,一段段 朴实无华的讲述,再现抗疫英雄逆行出征、驰援沪 吉的抗疫故事。

奋战重症,与死神竞速——

“出征时春寒料峭,错过了武汉的春天;凯旋时盛夏已至, 迎来了上海的复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科护士杨慧深情地说,51天奋战在重症ICU病房,生与死的拉锯面前,无数次防护下与死神拼抢,134名湖北援沪医疗队员,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护一方平安,续鄂沪深情。

千里援“吉”,奋勇担当——

“历经43天的鏖战,全队共完成核酸检测样本近500 万人次,这就是湖北担当!”武汉市第四医院王威、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张畅,代表193名援助吉林长春的核酸检测队员,分享在长春的抗疫故事。他们通宵安装气膜实验室,连夜接受样本,编号录入,检测筛查,一切为了更快、更精准上报结果。

亲子方舱,温情守护——

“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让1715个亲子家庭感受方舱 里家的温暖。”武汉同济医院的郭娟、周莹、曹鑫彦、吴文煜, 以赤诚为桨,信念为帆,守护亲子方舱59天。视患者为亲人,视孩子如己出,一群“大白”,用最具武汉特色的热情,带 领着方舱里的每一个患儿和家庭走出疫情的阴霾。

中西医结合,打出组合拳——

“我们将‘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带进方舱,为患者康复按下‘快进键’。”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静说,援沪期间,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制订个体化中西医协同方案,创编补脾宣肺穴位操,与八段锦、太极操一起,运用内服外治的“中医组合拳”疗法,为患者康复发挥了积极作用。

筑牢安全墙,防控“排雷兵”——

“我们不给病毒任何一丝可乘之机,竭力保护好每一位医务人员和群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李杨宇婧说,你们在一线与病毒搏斗,我们坚守在病毒隐匿的战线上默默“排雷”,制定防护流程,实行封闭管理,及时做好消杀,设置用品补给站等一系列措施,做到院感防控“零接触”“无死角”。

“隐形”英雄,方舱管家——

“小仓库是我必须时刻坚守的阵地。”武汉市金银潭医 院护理部副主任程芳,她一个人负责整个方舱的物资调配 和后勤保障,承担方舱1800人需求的保供任务,每天穿梭 在几个大小仓库之间,与各式各样的防护物资、医疗设备、病人用品、药品耗材泡在一起,不停地切换着库管员、搬运工、快递员角色,为战友们在前方战疫提供“火力”支援。

反哺出征,59天守“沪”——

“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用59个日夜,兑现了出征时的 誓言。”武汉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动情讲述,湖北医疗队队员携“武汉经验”出征,坚守“亚定点”医院,面对70岁以上高龄居多的患者,每一次救治都是巨大挑战。他们奋勇迎战,全力保障患者健康,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

战“疫”一线,青春无悔——

武汉市肺科医院表演的情景剧《战疫中的青春》,讲述湖北是各省、市援沪医疗队中唯一一支全链条、多维度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外援医疗队,他们中青年占据了“半壁江山”,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闻令而动,力战力答,书写新时代青年答卷。

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战胜磨难。

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59个日夜,他们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守护以“一 老、一少、一重”为核心的13874名感染者、确诊患者,实现 “鄂”来守“沪、吉”的深情承诺。

相聚在火热的七月,集结在鲜红党旗下,聆听他们的故事,奏响一段段心手相牵、共克时艰的英雄壮歌。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催人奋进。伟大的抗疫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我省驰援沪吉医护人员学习,学习他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不惧安危、义无反顾的奋斗精神,不怕困难、不计得失的责任担当,连续奋战、敢于胜利的顽强作风,锚定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目标任务,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战时无畏 归时无恙

讲述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科护士杨慧

我是一名25岁的青年护士,接到出发上海的通知时,内心没有一秒的犹豫,快要登机时我给父母打了通电话,爸爸让我保护好自己,听党组织安排,妈妈哭了。

4月17日,134名湖北援沪医疗 队员兵分两路,开展重症、危重症新 冠患者救治。其中有护士100名,平 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中,有的是 新手“奶爸”,有的才参加工作两三年, 但到了重症战场,一个个都变身成了铁血战士。

51天奋战重症病房,累计收治97人,平均年龄80岁,最大年龄103 岁。5月19日,一名90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转进华山医院ICU。心跳加 快,血氧下降,很明显是气管堵塞了, 眼看老人脸色变得乌青,将危及生命。医护人员多方配合,抢救一切顺利,正当大家感到能松口气时,老人心率直线往下掉。快!心肺复苏,胸外按压进行了5分钟左右,心电监护有了自主心跳!老人被抢救回来了。家属在电话里抽泣着对我们说:“谢谢你们!武汉人!”

生与死的拉锯,是ICU病房里每 日上演的剧情。一次次汗流浃背地穿梭病床间,无数次与死神拼抢,湖北青年医护们用青春和坚守,迎来了一步步复苏的上海。

同心守“沪” 为爱逆行

讲述人:武汉同济医院郭娟、周莹、曹鑫彦、吴文煜

当我们接到驰援上海的任务后,没有人迟疑、没有人退缩。在开往上海的专列上,我们火速成立援沪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并对任务分工做出具体安排。

4月6日,我们正式接管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唯一的亲子方舱。在团队共同努力下,20家医院、301名来自武汉各大医院的医护人员凝聚成一股力量,保障亲子舱内1314张床位高效平稳运转。

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让深处病痛中的1715个亲子家庭感受方舱里家的温暖。我们用最具武汉特色的热情,带领着方舱里每一个患儿和家长走出疫情的阴霾。

在亲子方舱,我们不仅是一名处理症状的临床医生,更是一个温暖他们心灵的“大白”。我们在方舱内经常开展亲子活动,成立“硕博课后辅导团”,为舱内学龄期儿童提供一对一作业辅导,打造有温度的“方舱学堂”。我们远程连线武汉的同事,向他们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急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置,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不受疫情干扰,学业不因疫情而耽误。

守“沪”59天,我们和队友们并肩作战的每一刻都充满斗志,与亲子方舱共同成长的每一刻都充满幸福,没有一个人抱怨、退缩,无论何时党旗飘扬在哪里,我们就战斗在哪里。

医疗队中的“排雷兵”

讲述人:武汉市中心医院李杨宇婧

援沪期间,方舱医院成立院感办公室,指定我院夏平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统一协调湖北、天津、江西三省医疗队的院感防控工作。

虽然不直接治疗病人,但面对的“敌人”藏匿在更容易被人忽视的隐秘角落,不给病毒任何一丝可乘之机,竭力保护好每一位医务人员和每一名群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所在的W1方舱,每天要收治一两千人,最大限度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任务艰巨。

方舱通道是我们的主阵地,防护服领口、脖颈处是否无缝,脱防护服动作是否正确……一个细节没做好,可能引发感染。我们督导员必须对每位进出方舱的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督导。

“院感人”每一天都是“超长待机”。督导组5人连轴转、不轮休,每天早上赶在医疗队员进舱前守在入口处,晚上目送最后一名医务人员出舱后才安心离开。

院感工作事无巨细,每一步都关乎医疗队员的人身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为实施更加科学、精准的院感防控,经过周密排查后,从方舱进出通道,到酒店电梯每个按钮,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真正做到院感防控“零接触”“无死角”,让病毒无处藏身。

我们用坚持和努力,守护湖北省援沪医疗队1千余名医护人员平安返鄂。

反哺出征 59天守“沪”

讲述人:武汉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

从怀揣“感恩之情”反哺出征,到承担首个“亚定点”医院任务,贡献“武汉经验”,我与湖北队的队员携手守“沪”,最终迎来上海疫情防控的胜利。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用59个日夜,兑现了出征时的誓言。

4月2日,上海疫情告急,我作为湖北省援沪医疗队第二队队长,带领首批队员驰援上海。4月6日,湖北17家医院接管上海新国博方舱W1舱,由协和医院牵头管理。4月18日,上海疫情加剧,改造升级部分方舱,设立“亚定点”医院,4月21日湖北医疗队率先承担W1舱“亚定点”管理任务,由我担任执行院长。

“亚定点”医院的患者70岁以上有462位,90岁以上28人。每一次救治,都是巨大挑战。我带领759名队员拧成一股绳,重新制定运行管理流程,建立科学高效的救治体系,全力保障患者健康。

那是惊心动魄的一天。81岁的洪婆婆突然被食物卡住气管,危在旦夕。我们迅速集结各医疗队高水平专家,建立静脉通道、开放气道插管、转运定点医院……救治一气呵成,从死神手上合力抢回一个鲜活生命。

我们还充分利用湖北队大后方丰富的医疗资源,以“专科会诊+在线问诊”等形式,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我们累计收治患者5686人,工作成果获国家卫健委高度肯定,并予以推广。

“每个人都了不起”,进舱时,我们曾庄严宣誓;返汉时,我们兑现了承诺。此次抗疫,正因我们举国同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才迈过了一个个难关,我们才能打赢上海防疫战。每一个为抗疫工作付出热血的医疗同仁、社会各界、人民群众们,现在我想对你们说“感谢你们,英雄的城市,因为有英雄的你们”!

一切为了更快、更准

讲述人:武汉市第四医院王威、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张畅

我们都是检验人,很荣幸代表193名援助吉林长春的检测队员,向大家分享在长春的抗疫故事。

3月16日接上级通知,武汉市 19家兄弟医院组建一支143人的援吉核酸检测医疗队。大家连夜打包防疫物资、仪器和试剂,第二天清晨就踏上北上的列车。24小时后,来自宜昌和黄冈的50人后援团也随即出征,193人的“湖北抗疫先锋队”会师长春。

抵达长春时,核酸检测实验室还在搭建中。我们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加入到搭建队伍中,在零下11℃低温下,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6座气膜实验室拔地而起。实验室搭建好不到3小时,我们开始第一批核酸样本的检测工作。

当时长春的疫情,日新增正处于高峰期,在大量样本面前,我们与时间赛跑,接收样本、编号、录入、检测、上报结果,每个步骤环环相扣,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大家穿着密闭的防护服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次脱去防护服后,在取暖器旁还是忍不住瑟瑟发抖。

24小时人停机不停,日检测最大量达到5万管,这就是湖北速度!历经43天鏖战,完成核酸检测样本500多万人次,这就是湖北担当!

按下康复“快进键”

讲述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静

援沪期间,我们医疗队将“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带进方舱,为患者康复按下“快进键”。

4月11日,湖北增派一支由66名中医组成的“特战队”抵沪,这支医疗队以70后、80后的中青年骨干为主。

4月12日,当援沪湖北中医队领队问哪一组第一个进方舱时,53岁的荆门市中医院赵鼎铭主任高声答道:“我这组先来!”他带领着10名医护人员,换上隔离服,步履坚定地向方舱走去。

中医“特战队”发现,患者普遍存在发热、咳嗽、胸闷、便秘、焦虑等不适症状。经过反复磋商,一套简单易行、操作方便、老少皆宜,既能助力于新冠肺炎康复,又能有效缓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的补脾宣肺穴位操,首创编排成功。

经过一个通宵反复编排、打磨,补脾宣肺穴位操视频录制完成。第二天一大早就送进方舱,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大白”率先领操,与八段锦、太极操一起,成为方舱一道风景。

4月21日,新国博W1方舱医院改为“亚定点”医院。湖北医疗队积极开展“中西医协同”诊疗,在西医方案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对有需要的老年患者、特殊患者,精准辨证,运用内服外治的“中医组合拳”疗法,制订个体化中西医协同方案,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我在方舱保障物资供应

讲述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程芳

虽然,我当过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但这次负责的是W1舱物资调配和后勤保障任务。W1舱在作为方舱医院时,拥有1320张床位,配备近400名医护人员,因为人手有限,后勤保障专员只有我一个。每天围绕着方舱1800人的需求打转,与各式各样的防护物资、医疗设备、病人用品、药品耗材,还有医疗队生活保障物品泡在一起。

每天,我穿梭在几个大小仓库之间,变身库管员、搬运工和快递员。我反复告诉自己,这是在为前线的同伴们支援火力,绝对不能马虎大意。小仓库是我必须时刻坚守的阵地。

最紧张的时刻,无疑是暴雨期间的改造“升舱”。W1舱转型为“亚定点”医院后,80张重症病人床位,大部分是高龄人群,需要医护人员投入更多精力照顾,物资需求也更多。

援沪以来,面对传染力超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队员们每天都承受着身体和心理巨大压力,每个人都在为大上海保卫战尽一份心、发一份热。5月28日,我清点完最后一次物资,走出小仓库,凝望着眼前的方舱医院。我想纵使千难万险,只要和身边这些平凡英雄一起并肩作战,就一定能够跨越难关,取得伟大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

撰文: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

图片:何勇

(来源:《湖北日报》2022年7月30日第八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