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援沪医疗队的第一个方舱夜班

【楚天都市报】医护跳“大白舞”让患者露出笑容

【楚天都市报】医护跳“大白舞”让患者露出笑容

2022-04-08 09:42 楚天都市报

“第一个夜班还算平静。”4月7日凌晨2点30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第一组32名队员走出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登上返回酒店的通勤车。湿漉漉的头发,脸上深深的勒痕,结束工作后的疲惫,记录着他们第一个“方舱夜班”。

“管理的患者人数虽然比当年武昌方舱多,但总体情况还算平稳,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慌、不乱。”经历过“大考”,队员们对打赢上海疫情防控硬仗充满信心。

重回阵地的感觉

2层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塑料脚套……穿戴好全套防护装备,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这是一种重新拿起武器,回到战斗阵地的感觉。”医疗队医生昌金星,用手机记录下自己首次进入上海方舱医院的感受。

作为组长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第一组32名队员与其他湖北援沪医疗队的28名队员联合组队,对新国博方舱W3舱内1300余名轻症患者进行管理。

“你们是武汉来的?”刚入舱没多久,医生赵东的身后就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患者兴奋地说:“咱们是老乡,我也是湖北的。”

经过了解,大叔是在上海务工的湖北监利人。“没想到在上海的方舱医院里还能见到湖北老乡,感觉真是太亲切了。”医疗队员查看了他的相关资料后,嘱咐他安心治疗和休养。

方舱内跳起“大白舞”

晚上9点,护士童瑶正在忙碌,一位婆婆突然情绪激动地冲到护士站。童瑶耐心安抚婆婆的情绪,了解到她与家人在视频中发生争执,情绪失控。

细心的童瑶提议,“大白”们一起为患者跳支舞,调节一下紧张焦虑的情绪。她的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的回应,5名当年武昌方舱医院的老队员捡起两年前学习过的简单舞蹈,瞬间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不少患者还有模有样学起来,随着肢体的舒展,患者逐渐放松,露出了笑容。“虽然跳得汗流,但是宽慰了患者,值了!”医疗队员们笑着说。

“第一个6小时夜班还算平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领队沈波表示,虽然W3舱内患者人数是当时武昌方舱医院患者人数的好几倍,但因为有了武昌方舱医院的经验,而且患者的病情都比较稳定,在治疗方面的压力相对而言小很多。同时,针对舱内尚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他们也第一时间向上反映。(记者 晏雯 通讯员 邹亚琴

(来源:《楚天都市报》2022年4月8日第九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