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武汉援沪医疗队员刚出方舱便接到父亲去世噩耗

【楚天都市报】“待到沪上平安,儿再来给您磕头”

【楚天都市报】“待到沪上平安,儿再来给您磕头”

2022-04-08 09:35 楚天都市报

7日下午,走出方舱,援沪抗疫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李卫鑫接到噩耗,老父亲走了。

作为此次江夏区援沪医疗队的领队,李卫鑫和其他23名医护人员4月3日凌晨集结,奔赴上海疫情防控一线。援沪首日,医疗队就完成1.49万份核酸采样,随后在方舱医院执行任务。

“爸,儿子不孝,待到沪上平安,儿再来给您磕头。”7日晚,沉浸在悲痛中的李卫鑫,在朋友圈用简短的语言祭奠亡父。

出方舱后接到父亲去世噩耗

4月7日下午5时许,李卫鑫的父亲接放学的孙子,在小区门口突然倒地。邻居看到好像是李卫鑫医生的父亲,就拍下照片转发给正在上海的李卫鑫。

此时,李卫鑫刚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2方舱忙完工作出来,看到父亲倒地的照片,他脑中一片空白,立即电话联系哥哥、姐姐。“父亲送到医院时,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久后,接到姐姐的电话,李卫鑫想到父亲上个月才刚过70岁生日,顿时泣不成声。

“我的老父亲,没有让您享一天福,儿不孝。”为了不影响医疗队工作,李卫鑫把自己关在宿舍,在微信朋友圈,用简短语言“隔空”表达对离世父亲愧疚之情。同事看到他的朋友圈,纷纷过来安慰,建议他回武汉送老父亲最后一程。“组织派我来上海,这里的病人也需要我,我也放不下方舱的病人。”李卫鑫流着眼泪婉拒了大家的好意。

得知李卫鑫父亲去世的消息,武汉市江夏区卫健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相关领导,第一时间对李卫鑫及其家属进行慰问。“没想到,临行前与父亲一别,竟是永别!父亲一路走好,儿子将在上海,带领我的队员守护好上海人民健康。”李卫鑫说。

援沪首日完成1.49万份核酸采样

4月3日凌晨5时许,由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24名医护人员组建的江夏区援沪医疗队集结完毕,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李卫鑫担任领队,奔赴上海疫情防控一线。

“这是医院对我们的信任,作为领队,我将负起应有责任,全力为大家提供服务保障,我们也誓必圆满完成本次援沪任务,力争早日凯旋。”出征前李卫鑫说。

4日凌晨6时,援沪医疗队早早起床整装待发。根据当地防控指挥部统一指令,在李卫鑫有序组织下,队员们赶赴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浦锦街道为社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8时30分,李卫鑫带着队员们前往相应点位开展工作。援沪首日,他们完成1.49万份核酸采样工作。

7日早上7时30分许,李卫鑫带领队员们进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2方舱医院。

据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胡芬介绍,李卫鑫从事呼吸肿瘤临床专业工作十余年,业务扎实。2017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2020年年初,疫情肆虐,李卫鑫主动请战,带领大家战斗在隔离病区。当时经他本人申请,组织批准火线入党。(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通讯员 王夫之 张春红 陈林

(来源:《楚天都市报》2022年4月8日第八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