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湖北日报】这一晚,充满汗水和感动

——湖北援沪医疗队的第一个“方舱之夜”

【湖北日报】这一晚,充满汗水和感动

2022-04-08 09:30 湖北日报

截至目前,我省援沪医疗队共接管3955名方舱患者。4月6日至7日,我省援沪方舱医疗队队员交接轮替,先后完成了进驻上海方舱医院的第一班次。让我们追随着他们,记录这注定不凡的“方舱之夜”。

进舱不久防护服内的衣服就会透湿

4月6日20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第一组32名队员,成建制入驻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浦东新区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作为组长单位,他们与其他湖北援沪医疗队的28名队员联合组队,以成功应对多次疫情的“湖北经验”,开启管理W3舱内1300余名轻症患者的第一个“夜班”。

第一个夜班,注定充满艰辛和汗水。进舱后不久,大家防护服内的衣服就全部汗透。随着夜间气温下降,湿透的衣服又让大家冷得打起了寒战。尽管如此,每一名医疗队员依然尽职尽责、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两年前,参加武汉抗疫,我还是一名在读博士,跟随导师胡克教授连续在抗疫一线工作120余天,累计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150余人。此次我作为一名医生进驻上海方舱,我有信心也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全国“最美大学生”、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全国“样板党支部”成员、该院首批进驻方舱医院的医疗队员赵东说:“援沪抗疫使命光荣,我一定冲锋在前,以昂扬斗志圆满完成抗疫任务,让青春在磨砺中闪光。”

每一名患者的需求都应该被重视

一个孩子的“小情绪”引起了湖北医疗队队员、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护士龚力和王奔的注意。原来,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鑫鑫遇到“大难题”——没有适合的桌子写作业。一向是“小学霸”的他,心情跌落到冰点,还时不时地发起小脾气。

龚力和队友们分头求助,终于抬回了一张宽大的书桌,护士们的睫毛上也挂起了汗珠。当这个意外的礼物出现在鑫鑫面前时,闷闷不乐的他咧嘴笑了。鑫鑫妈妈特意给医护人员写来了感谢信。

“每一名患者的需求都应该被重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援沪医疗临时党支部书记、领队陈秋霞主任感慨地说,在大家守护的病区里,有脑出血术后、肿瘤、智力低下、小儿麻痹等复杂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他们更需要关爱。

重复和繁琐,似乎占据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一遍遍量体温、一次次端茶倒水,不知不觉,就已行过万步。

首次进入方舱值班,护士乔珊珊就碰到一件棘手的事。一位阿姨总说自己发烧,在反复测量体温后,结果都显示正常。为了安抚阿姨的情绪,乔珊珊和同事们耐心地对其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心理疏导,阿姨总算打开了心结。

中医老师引来患者“学生”

“叔叔,这是足三里穴,没事的时候,可以多按摩按摩,用我这个力度。”进入新国博方舱医院W1舱不久,湖北省中医院援沪队员、护士张雪娇和万好平在巡查时,发现一名患者反映头晕、腰疼,于是,两人轮流为他进行穴位按摩。

“没想到中医这么管用,起效还挺快!”一刻钟后,患者的症状有了缓解。他的话,立刻引发围观,大家纷纷表示想学一些简单的按摩技巧。

张雪娇、万好平立刻给大家传授中医养生知识、康复锻炼方法,并进行穴位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一个小时,她俩就教了十几个人十多个不同穴位的按摩法。医患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我们还想学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患者们七嘴八舌地说。“大家放心,我们湖北省中医院援沪医疗队有4名中医医疗专家,接下来还会陆续为大家开展一系列的中医药治疗。”张雪娇承诺道。

不知不觉,夜已深,到了六小时交接班时间。出舱前,医疗队第一班人员细致脱下防护服,贴身的制服已被汗水浸成深色。完成手部消毒,隔着舱门玻璃,最后望一眼已经熟睡的患者,护士张寒、张雪娇、万好平三人悄悄用手指组成一个五角星形,拍照留念。(记者 胡蔓 龙华 通讯员 杨胡谢

(来源:《湖北日报》2022年4月8日第七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