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报】湖北“援疆医生联盟”释放合力
“影像科专家根据CT平扫显示病变”“外科医师完善CT增强检查确定病灶”“妇科专家予以诊刮、组织送病检”……日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人民医院,一名妇科疑难病患者接受了由湖北省援疆医疗队组织的多学科会诊。武汉市援疆医疗组组长、博乐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韩瑞说,“原本分散在博州各大医院的湖北援疆医生如今齐聚此地,多学科会诊充分发挥了不同专业专家的技术特长,在实际治疗中能够进一步优化整合援疆医疗人才力量。”这是湖北“组团式”援疆升级版——“援疆医生联盟”的生动实践。
“援疆医生联盟”于2021年初组建,联盟成员由联盟顾问、联盟专家及湖北在疆医疗人才共同组成。联盟顾问根据受援地需求,在受援地建院士联系点、名医工作室等,定期组织会诊、培训、交流,开展联合攻关及课题研究,增强联盟示范引领作用。联盟专家根据各批次援疆医疗人才自身优势,以灵活多样方式服务受援地、受援单位,持续发挥“援疆后效应”。 湖北援疆干部、博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援疆医生联盟”主任委员杨文波介绍,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开展以来,前一阶段“组团式”援疆帮助受援地医疗机构从无到有,建立起不少特色专科,但科室往往分散在不同医院。遇到疑难杂症时,单凭各家医院的力量无法解决,往往需要跨院甚至跨省进行多学科会诊。
“援疆医生联盟”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介绍,“援疆医生联盟”统一选派优势突出、专业配套、结构互补的医疗团队进疆工作,全部纳入联盟专家库,在内部设立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以及医技6个专业协作组。在实际运行中,各家医院一旦遇到无法解决的病症,即可上报联盟申请多学科会诊。联盟将以最快速度就近协调所需专业协作组成员开展多学科会诊,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援疆医疗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必要时提供远程医疗协助,真正构筑起援疆医生之间、专业学科之间、湖北博州两地之间的合作平台。
据了解,联盟除了推进多学科协作,还将重点推进多点位执业,即打破受援单位和受援岗位壁垒,根据受援地各医疗机构对不同专业医疗人才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联盟成员专科技术优势,统筹调配使用湖北援疆医疗人才。联盟自成立以来,已联合攻克疑难重症20余例,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近10项,为博州医疗技术带来不少突破性成果。在联盟的支援下,博州成功开展首例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术、首例双路腰椎间盘髓核射频消融术,成功实现博乐市CT增强及血管造影“零”的突破。除了开展联合会诊、攻克医学难题外,联盟还组织各类培训20余场次,培训受援地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开展义诊活动20余场次,惠及各族群众5000余人次。
杨文波介绍,“援疆医生联盟”将在整合医疗人才基础上,通过州师—县(市)联盟成员纵向联动,持续优化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在受援地全面建立纵向覆盖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和急性病多学科诊疗模式。同时推进多区域联动,协调疆内疆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顶尖专家,为受援地提供全方位帮扶和专业技术支撑,帮助受援地全面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特约记者 毛旭 通讯员 萧济康)
(来源:《中国人口报》2022年2月15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