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争分夺秒与病毒抢速度 他们的名字叫流调工作者

【楚天都市报】寻找被感染者的“上家”和“下家”

【楚天都市报】寻找被感染者的“上家”和“下家”

2021-08-11 16:08 楚天都市报

德尔塔病毒全球肆虐,“流调”一词反复活跃在各大新闻中,流调工作者也因此备受关注。

流调全称“流行病学调查”,是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以寻找被感染者的“上家”和“下家”的过程。

我省的流调人员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他们对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月6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正在荆门进行流调工作的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急性传染病防治部主管医师陈琦。

凌晨接到通知 奔走调查病例轨迹

8月6日晚9时30分许,极目新闻记者拨通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急性传染病防治部主管医师陈琦的电话。36岁的陈琦,从事流调工作已经10年了。当天她奔忙了一天,声音有些沙哑。自从7月30日凌晨接到研究所的电话通知,她就和流调团队成员一起奔赴荆州开展流调工作,8月5日又转战荆门。

陈琦介绍,流调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查明阳性病例的传染源,最终判定它的密接、次密接病例;同时,调查病例的发病、就诊情况,了解病毒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如果存在聚集性,还要查明病毒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从病例核酸检测确认阳性开始,有关部门就会通知病例所在属地疾控中心开展流调工作。按国家要求,24小时内要完成初步流调。“总体来说,流调的主要目的,是弄清楚病例的发病情况,然后找到他的‘上家’和‘下家’,即相关风险人员是谁、在哪里。”陈琦说。

8月6日,陈琦花了近3个小时,完成了一名荆门新增确诊病例的流调。流调过程中,她按照要求,全程穿戴防护服、N95口罩、面屏、双层手套等。夏日炎炎,没过多久,她就热得全身湿透,手套里面积满汗水,但还是得一丝不苟地询问、记录。

这次流调,相对来说比较快速。陈琦表示,对于一些轨迹复杂的病例,整个流调过程往往需要十几个小时。

比如,8月5日,陈琦和团队到达荆门首日,就和当地流调工作者一起,分析出一名从武汉沌口工地回到荆门的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该病例的行动轨迹涉及多个地点。接受调查时,病例说他坐过一台出租车。这时,流调人员不仅要查出租车车牌号、司机是谁,还要调取相关视频资料、支付记录等,查清病例的上车地点、上车时间、有没有戴口罩、下车时间、下车地点等,以及病例下车后,下一个上车的人是谁、是否存在风险等。“我们和当地流调人员一起,对风险点挨个现场摸排,彻夜不休地分析讨论,力争排查出所有风险,对密接者和次密接者给予及时管控,对曾和该病例在同一时空出现的可能存在风险的人群予以提示。”陈琦介绍。

盯住每个细节 善读微表情辨真伪

充满耐心、注意细节,是每一位流调工作者必备的素质。陈琦说,在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调时,他们时常遇到对方忘记一些环节的情况,这时,他们需要耐心地帮助对方回忆。“比如,有人下车时买了瓶水,我会让他翻看一下手机的聊天记录、消费记录等,来互相印证;再如,有的老人用现金消费,记不清某一段行动路径,我们就会问他有没有保留购物小票,借此追溯他的行动轨迹。如果没有,我们可能就要调取相关监控视频资料进行补充。我们一定要把调查对象的轨迹弄得非常清楚,包括他们在某个地点待的时间,越精准越好。”陈琦说。

还有一些调查对象,因为去了一些敏感场合,或者见了一些敏感人员,不愿意讲出来。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每次调查开始的时候,陈琦都会告诉调查对象,一定会保护对方的隐私。她还会告知,根据《传染病法》,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因此,公民有义务配合调查,据实告知,否则,一旦造成传染病的播散,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们也会观察调查对象的一些微表情,看他们会不会犹豫、是否可能有所隐瞒,然后引导他们积极配合,最终找到真实的情况。”陈琦说。

夜以继日拼搏 全力与病毒抢速度

此次流调,陈琦和团队成员已经日夜奋战了一个多星期。白天,他们全副武装,询问、核查病例轨迹,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分析研究。每一份精准的病例轨迹报告,几乎都是在深夜完成。直到这时,他们才会安心休息一会儿,天一亮又开始新一天的征程。

据不完全统计,从7月30日至今,陈琦团队已经开展100余名病例、密接者、次密接者的调查摸排工作。

这么拼,只为与病毒传播抢速度。“在工作中,我们最大的成就感,就是通过努力查明病例的行动轨迹,迅速摸排出风险人员,第一时间将他们隔离管理起来。有些风险人员,可能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的,但是在隔离管理后,第二次检测时才发现是阳性。这些有传染性的风险人员,如果因为我们的努力,减少了传播病毒的风险,我们就会觉得我们的工作非常值得。”陈琦表示。

甘做幕后英雄 为工作常亏欠家人

身为一名流调工作者,这份辛苦却少为人知。有时,陈琦等人自我介绍时,一些调查对象不知道“做流调的”是什么意思。

去年以来,陈琦一直在外奔忙,处置疫情、预防输入。“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幕后,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时半夜一个电话打来,我们就得奔赴工作岗位,这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她说。有时,她觉得有些亏欠女儿。女儿上小学后,她陪着写作业的次数却寥寥可数。但肩上的责任让她不能停下脚步。每当成功追捕到病毒的踪迹,及时控制病毒的传播,她就会感到无比自豪。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她无怨无悔。

很少陪伴家人的陈琦,每当遇到调查对象的求助时,却总是热情相帮。8月6日,她做流调过程中,得知一名阳性病例的父亲常年瘫痪在床,一家人被居家隔离,需要纸尿裤等物资,但采购不便。陈琦让这位病例安心隔离治疗,之后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告知相关情况,请他们及时提供援助。

工作中,陈琦经常化身心理抚慰师。那些被隔离的病例,包括密接者、次密接者,为了大家的健康,他们被临时限制了自由,常会出现焦虑、恐慌、自卑等情绪。这时,陈琦等人需要对他们做一些心理疏导,平复他们的情绪。有时她还会把自己的微信号告诉隔离者,以便第一时间告知对方核酸检测结果等,好让他们安心。“只有我们安了他们的心,他们才能安心的隔离。大家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就能齐心协力,尽早地控制好这一波疫情。”陈琦表示。(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刘敏 周鹏)

(来源:《楚天都市报》2021年8月10日第四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