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中国人口报】竹山县:40多万群众尽享医共体红利

【中国人口报】竹山县:40多万群众尽享医共体红利

2021-06-17 15:29 中国人口报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擂鼓村年过六旬的农民朱登文,患有高血压、脑梗、慢阻肺和冠心病,一年要去市、县大医院多次。竹山县建设医共体后,他的病在镇卫生院就得到了有效治疗,还能享受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服务。近日,他动情地说:“现在政策好,看病不用花多少钱,也不用往大医院跑,我感觉身体越来越好。”目前,竹山县40多万群众像朱登文一样享受医共体建设带来的实惠。

  2019年以来,竹山县实施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健康共融、资源共享、公益共建等“七个一体”具体行动,进一步优化提升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条件,造福全县广大群众。

  竹山县改善条件,破解群众“看病难”。过去,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落后,房屋破旧,留不住人才,服务能力不足,农民有了大病宁愿舍近求远,不惜奔波辗转到市里大医院就医,增加了经济负担,形成“看病难”现象。如今,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门诊大楼、住院大楼焕然一新,破旧的环境、陈旧的设施、落后的技术被“美观、宽敞和先进”所代替,就医条件改善了,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

  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以来,竹山县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亿多元,对县人民医院进行扩建,对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潘口乡卫生院进行整体搬迁重建,购置核磁共振等先进仪器设备。该县二级以上医院实施了双休日、节假日门诊,方便患者看病就医。17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楼房化,同步在244个行政村设立卫生室,对各医院、卫生室的技术、设备、人员、服务、考核等进行统一管理。

  竹山县创新机制,遏制群众“看病贵”。县里成立专项督查组,把全面实施医共体建设工作列为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并纳入卫生健康系统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将基本药物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看病贵的现象已成为历史。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黄勤介绍:“药物由县里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群众在这里买药,和县城医院一个价。”目前,该县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都配备使用680种国家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目录,切实降低了群众就医负担。

  竹山县强化服务,实现群众“看病捷”。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转变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公共卫生服务,把医共体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为强化县域医共体建设,竹山县建成了远程会诊、影像诊断和急救治疗等“五个中心”,还组建了5支专家团队,定期到17个乡镇开展巡诊、坐诊、查房等活动,建立分级转诊平台,通过预约和医保支付引导,让病人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间实现接续就诊。推广及时结算报销,当天出院当天报销;开展“一卡通”服务,实现报销、查询、转诊等业务办理一体化。目前,全县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日渐增强,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医共体带来的实惠。(陈昌荣 万慧 张绪统)

(来源:《中国人口报》2021年6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