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长阳县大山深处的“农合”试点,激起了中国医卫事业改革的层层涟漪——

【湖北日报】合作医疗发源地见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湖北日报】合作医疗发源地见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021-04-23 10:01 湖北日报

上世纪60年代,长阳乐园合作医疗财务公示。

上世纪60年代,覃祥官(右一)深夜出诊。覃祥官于2008年去世。 (本文资料图片均由长阳县卫健局提供)


55年前,长阳县乐园村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当时,赤脚村医覃祥官在当地党委的支持下,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合作医疗”,该模式在全国推广。50多年来,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完善,最终成为造福亿万农民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农村合作医疗的发源地。

长阳是我国首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

乐园村村委会旁,并列着两栋房子:一栋土楼房,挂着“乐园公社三大队卫生室”,现为合作医疗纪念馆;紧挨着的新楼,是现在的乐园村卫生室。新旧咫尺间,浓缩着50多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历程。

“乐园距榔坪镇45公里,距长阳县城157公里,800多户村民散落在海拔200米至1600米的山里。看上去只隔着两座山头,因为需要翻山越岭,医生要花大半天才赶到。”覃祥官的徒弟李兴成曾担任乐园村村医多年,他向我们讲述了合作医疗诞生在深山里的故事。

1964年,31岁的覃祥官被乐园公社党委选送至县中医进修班学习,学成归来后,担任公社卫生所医生。(注:当时的乐园公社,其范围包涵今天的乐园村)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限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了城市,农村医药匮乏。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指示,要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恰在这一时期,1966年春,乐园公社爆发了一场麻疹、百日咳、脑炎等引起的疫情。长阳县委一面控制疫情,一面要求县卫生局在乐园公社开展农村卫生工作改革试点。

这时,覃祥官找到公社领导,提出了创办卫生室的想法。经公社党委同意,覃祥官来到杜家村大队创办卫生室担任医生,并发起创立合作医疗试点。农民每人每年交1元钱,公社再从集体公益金中提留5角钱作为合作医疗基金,农民到卫生室看病只需交5分钱挂号费。同时,大队卫生室和小队土药房都开辟了药园,种植了大量的常用易植药物。廉价中草药和自制成药充实了卫生室、土药房,减少了合作医疗经费的开支。

合作医疗做到了“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体现了“出钱不多,治疗便利;小病不出寨,大病不出队”的好处。1967年1月1日以后,合作医疗在乐园公社所属的6个大队普遍实行。

消息不胫而走。196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介绍乐园经验的《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文章引用了毛主席的评价,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村群众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困难”。这种社员群众自筹资金和公社集体经济补充资金相结合的医疗方式,迅速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开来。

1976年9月,覃祥官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在菲律宾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委员会第27届会议”“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向各国代表介绍了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世界卫生组织赞誉其为“第三世界国家最佳的医疗制度”。

第一部新农合单行法规在湖北诞生

人民公社背景下的合作医疗制度,随着农村体制改革出现萎缩。但长阳坚持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合作医疗制度从未间断。

1992年左右,“合防保”成为长阳合作医疗的主要形式,农民交纳年度防保基金,由村医免费为村民提供预防保健服务;1998至2002年,长阳又成功推行农民大病住院医疗保偿。

在总结各地探索经验的基础上,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赋予了农村合作医疗必须要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内涵。

2003年初,长阳被纳入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长阳设计出了“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大病统筹、小病补偿、公开公正、平等享有、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的新模式:合作医疗基金“各级财政补助20元,农民个人缴10元”,由财政部门按户收取、专户管理,医疗基金一年一收。门诊补助实行以家庭为单位设立账户,包干使用,余额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住院补助实行分段按比例报销。

新农合试点在长阳运行5年,农民参与率逐年提高,由2003年的66.13%上升到2008年的94.43%。2007年,长阳被评为全国新农合先进试点县。2008年4月,长阳新农合管理机构负责人作为全省唯一特邀代表走进中南海,向国家领导人汇报。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实施,“新医改”提出五大任务,其中首位要务就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2009年7月31日,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新农合单行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提升管理规范,推进新农合健康稳步发展。

从此,新农合、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张“大网”覆盖面迅速扩展,百姓看病就医负担逐渐减轻。仅用3年,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838.9万人,覆盖率95.56%,三大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超过70%,全省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量增加25.3%,而出院病人总量增长到717.3万人,增幅达51.6%,创历史新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农合制度不断深化、逐步升级,在实现“广覆盖”目标后,朝着更高水平迈步。

如今,一张小小社保卡背后,是我国编织起的全世界最大的医保网。

2013年1月,湖北成为全国少数几个全省整体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地区。

2017年1月,我省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合二为一,城乡居民医保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待遇政策、统一经办流程、统一信息系统,从此享有“同病同保障”。

新一轮医改实施以来,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障、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相衔接的“六道保障线”,将百姓健康稳稳托起。(记者 龙华 通讯员 陈蓓蕾 赵雯

(来源:《湖北日报》2021年4月22日第四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