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湖北日报】这个春天,你是大别山最美的杜鹃花

——追记山东援鄂医疗队队员张静静

【湖北日报】这个春天,你是大别山最美的杜鹃花

2020-04-08 08:36 湖北日报

清风幽幽,抚月哀婉。烛光隐隐,为她而明!

4月7日夜,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北广场,黄冈医护人员和群众近千人手捧蜡烛,围成“心”型,共同默念一个名字——张静静。她是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曾在这里奋战53个日夜。

1月26日凌晨两点半,张静静随山东医疗队抵达黄冈,完成援鄂任务后,3月21日随队离鄂返回济南,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4月4日下午5点,张静静隔离期满,拟于第二天上午返家休息。5日早上7点,她在隔离酒店房间突发心跳骤停,6日晚上,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时年还未满33岁。

大年初一星夜驰援黄冈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黄冈告急。1月25日,大年初一,作为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张静静和137名战友“出征”湖北。“我亲历禽流感、甲流疫情,有救治经验,又是主管护师,应该首批去。”她对同事说。

“她做事认真细致,想尽办法让患者康复。”黄冈市中心医院外科护士万典说,在黄冈“小汤山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他作为本地医护人员,负责联络山东医疗队所在的病区,见过、听过张静静的工作点滴。

万典说,初来时,山东护士听不懂黄冈方言,张静静编写“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护患沟通本”,上面写着一些常用语和简易回答,例如“您稍等”“我去通知一声”“请您戴上口罩”等,在语言不通时,就拿出来翻一翻,大家都夸这个办法好。

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南四病区,至今仍贴有齐鲁医院吸入装置使用的二维码。“这个小细节,也是她的创意。”万典介绍,张静静发现,患者需要使用吸入装置吸入药物,但护士身穿防护服,无法亲身演示,她就在病房贴上二维码,患者扫描后可观看使用视频,重复学习,此方法得到队友们的点赞。

“高高兴兴送她凯旋,转眼就听到噩耗,真是太突然。我们会永远记着她。”万典话语哽咽。

“我一辈子都记得,

有个女孩叫张静静”

“静静,虽然你爽约了,但大别山杜鹃花永远为你盛开。”4月7日晚,在黄冈市沿江路一个小区,53岁的刘大姐点开张静静的微信,大声哭喊,尽管屏幕那端不见回响。

刘大姐说,她是一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最初在病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内心充斥着恐惧和焦虑,张静静每次巡查病房,都会关心她的身体健康状况,主动告知相关的检查结果。

张静静在抗疫日记中写道:一次,给一位50多岁的患者抽血时,血管不好找,凑近看了又看,想找准一针出血。这时,患者说:“孩子,别离我太近,你们这么年轻,从山东老远到我们黄冈来,我不想把病传给你。”

这位患者就是刘大姐,“我一辈子都记得,有个女孩叫张静静,把我从死亡的边缘一步步拉回,给我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3月21日,张静静结束抗疫任务,离鄂返鲁。临行前,刘大姐与她约定:明年再回黄冈,看看这片土地!看看四月的杜鹃花!

未曾想,这次聊天,竟然成了两人的诀别。

一张补不全的婚纱照

“2020年1月25号注定成为我们人生中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那天你面对前方未知的风险,毅然踏上支援湖北抗疫一线的征程。远在大洋彼岸的我,虽有万分的担心与不舍,但更多的是为自己拥有如此大爱的妻子而自豪!”在张静静驰援黄冈之前,丈夫韩文涛曾给她手写一封信。

韩文涛长期援非,远在塞拉利昂从事采矿,他打算等疫情结束回国后,带着孩子一起补拍婚纱照。

“长发易出汗、藏匿病毒,穿防护服也不方便。等战胜了疫情,我们再留回来。”在黄冈第三天,张静静剪去一头长发,理了个板寸发型。

遗憾的是,她没有等到再度长发飘飘的那一天,他也无法完成回国后补拍婚纱照的心愿。受疫情影响,塞拉利昂于4月5日起首都封城3天,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正在协调,希望让韩文涛早日回国。

张静静离开了我们。她的生命定格在了33岁,愿她化成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亘久闪烁。(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何幸运)

(来源:《湖北日报》2020年4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