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甲流高发!不幸中招了怎么办?!

甲流高发!不幸中招了怎么办?!

2025-01-21 09:59 湖北疾控

冬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或许你早已发现,身边咳嗽、发烧的人变多了……当下这波“感冒发烧”,是哪种病毒在推波助澜?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流感病毒阳性率正持续上升,几乎均为甲流,且以A(H1N1)pdm09亚型为主。多地疾控紧急提醒,呼吁做好个人防护。


眼下正值甲流高发期,如何预防?一旦感染该怎么用药?

这波流感病毒99%以上是甲流


中国疾控中心官网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 哨点医院的门急诊呼吸道样本中,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

  •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

综合来看,无论是门急诊还是住院病例,流感」都是当前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


今年流感更强吗?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眼下,流感总体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不同省份间流感活动水平有所不同,北方省份上升略明显,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感染甲流后,全身症状明显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丁(或A、B、C、D)四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甲流潜伏期一般为2~4天,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也会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甲流有一定自限性,但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细菌性肺炎、心肌炎等。


相对来说,普通感冒少有全身不适,一般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打喷嚏、中低度发热等,但体力、食欲多无明显变化,很少出现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


通常,甲流的流行趋势在3、4月份就会减弱。在北方一般只有一个流行季,从上一年的12月到第二年3月;但在南方地区,除了冬春流行季,夏季可能还有一次小流行。

如果感染,如何用药?


如果发现有上述甲流症状,应及时就医,充分休息,多喝水,吃些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充分通风,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目前有专门针对流感病毒的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以及阿比多尔、玛巴洛沙韦、法维拉韦等抗病毒药物。

上述药物都属于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即使确诊甲流,也不建议自己盲目用药,更不建议预防性囤药,自行用药可能造成肝肾损害。


奥司他韦怎么用?

奥司他韦是防治流感的常用药物,主要用于成人、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


越早使用效果越好,一般在出现流感症状48小时内服用。


主要作用于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对普通感冒无效。


既可用于治疗,也可用于预防。用于治疗时,1天2次,服用5天。用于预防时要注意,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


奥司他韦有不同剂型,包括胶囊剂、混悬剂、颗粒剂。一般成人以胶囊剂型为主,1岁以上儿童以颗粒剂、混悬剂为主。


玛巴洛沙韦怎么用?

“全病程只需服药一次”的玛巴洛沙韦,最近也很火,其适用症更为严格——5岁以上、体重在20公斤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如单纯感染了甲流、乙流,可服用玛巴洛沙韦,但不建议妊娠期和哺乳期妈妈使用。


玛巴洛沙韦全病程只需给药1次,也要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使用。


当然,也可以选择对症用药,同样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退热: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洛索洛芬等,可选择其中一种,按说明书规范服用。

  • 咽痛:以多喝水为主,部用药可选西吡氯铵、华素片、西帕依清咽滴丸等。

  • 鼻塞:多喝水可稀释黏液,还可尝试盐水洗鼻。

  • 咳嗽咳痰:若痰多或痰不易咳出,可服用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桉柠蒎胶囊等。

  • 全身酸痛:可随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镇痛药。

怎么才能有效预防?


在所有预防措施中,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应考虑及时接种。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为流感高发季。疫苗接种后,一般10~14天可产生有效的抗体。


换句话说,现在打流感疫苗也来得及,依旧有较长时间的防护效果。


此外,生活中做好以下防护也能降低中招几率: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不用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避免免疫低下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分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科学佩戴口罩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