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狂降20℃!冻雨+中雪+大风来了!医生提醒→

狂降20℃!冻雨+中雪+大风来了!医生提醒→

2024-02-19 10:35 健康湖北、湖北省肿瘤医院


雨水节气

-传统二十四节气-

雪打雨水节

二月不停

昨晚我省迎来断崖式降温

局地平均气温降幅超过20℃

据气象部门预计

未来一周湖北天气变化剧烈

将先后出现强对流、寒潮大风

和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当雨水节气撞上冻雨+冰雹+中雪

......

 冷暖变幅大 健康风险高 

需要加强防范

湖北省肿瘤医院医生王绚璇

给您支招

↓↓↓


黄帝内经曰:“春主肝”,即五脏之一的肝脏与春季是相呼应的。肝五行属木,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而肝木易克脾土,若春季养生不当,则容易损伤脾脏,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同时,雨水节气后,降雨增多,湿气加重,寒湿之邪最易着伤脾脏,且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顺应雨水时节疏肝养脾以及自然界寒湿之气较重的规律,雨水节气养生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



一、饮食调养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雨通常会慢慢增多,天气长期潮湿,或涉水淋雨,以致湿气过剩,入侵人体,引起不适。《黄帝内经》说:“湿气通于脾”,湿气最易困着脾脏,脾喜燥恶湿,因此湿气过重,给我们的脾胃增加了不少负担,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此时应少吃甜食、荤食、坚果等油腻食物,多食百合、香椿、茼蒿、山药、芋头、藕、萝卜等。


此外,如《千金月令》中所说:“春月宜喝粥”,粥类素来有健脾利湿、养胃和胃的功效。“雨水”前后服用养生粥对润和脾胃大有益处。如胡萝卜南瓜粥、薏苡仁党参粥、山药红枣粥、芡实莲子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运动调养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困,除了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还与人们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少,大脑供血不足,自然就会产生困乏感。多运动会让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感觉神清气爽。


但是天气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要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多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较轻松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






三、起居调养:宜亥时入睡

中医认为,雨水节气对应人体的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23点)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运行诸气、通调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亥时是十二时辰中最后一个时辰,被称为“人定”,其含义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此时是安歇睡眠的时间。在亥时睡觉,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对健康十分有益。



四、精神调摄:
调畅情志,身心双养

雨水,时值早春,阳气生发。春季肝脏当令,肝气较旺,令人精神焕发。若肝气生发太过,则易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若肝气不疏,则郁郁寡欢、心情抑郁。这个时节对人的血压和睡眠影响较明显。从脏腑五行生克的角度,肝木旺会克脾土,使人变得“没胃口”。所以,雨水养生强调形神皆养,不但要养身体,还要心境平和,使肝气不横逆,脾胃自安宁。


调脾胃中医小妙招——双手摩腹调脾胃

雨水时节如果人们宅居家中,活动减少,容易出现食欲不佳、胃肠不适。简单的摩腹动作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可帮助改善症状,男女老少都适合。


具体方法:搓热双手,然后双掌重叠置于腹部,以脐为中心,分别用掌心沿顺、逆时针方向各揉36周。建议饭后半小时、晨起或临睡前进行。



健康湖北温馨提示:
本轮寒潮天气
请大家及时关注天气变化
适时增添衣物、谨防感冒
出门带好雨具
注意道路交通安全

供稿:湖北省肿瘤医院

作者:湖北省肿瘤医院康复治疗门诊(治未病门诊)负责人 王绚璇     

审稿专家:湖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 陈焕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