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老年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

老年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

2022-11-21 15:53 湖北省老龄问题研究中心

老年糖尿病是指60周岁以后发病或60岁之前发病,延续到60周岁以后的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及体重减轻。诊断标准为:1.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2.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3.具有糖尿病临床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 L。4.无典型糖尿病症状,必须依据空腹血糖或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判断,并且需要另一日复查以明确诊断。

一、饮食原则

控制饮食是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的辅助治疗方法。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患者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药物疗法。

(一)控制食量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控制食量,尤其是要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容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的食物。嗜甜食的患者应适量以甜叶菊或阿斯巴甜等代糖来调味。

一般情况下,一般患者每天的主食量(米、面、玉米、小米、荞麦等)应在250至300克;轻体力劳动者350至400克;重体力劳动者450至550克。如果食用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如土豆、红薯、山药、粉条、粉皮等,可相应减少主食量。待血糖下降和尿糖减少后,可适当每日增加主食25至50克。

饮食方案要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要注意总结进餐与血糖、尿糖之间的变化规律,在病情稳定阶段,主食要固定;病情波动期间,主食要及时调整。

同时,控制食量绝不是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还可能会加重病情。用胰岛素治疗者,应酌情在上午9至10点,下午3至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较多时,也应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二)慎选食物

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也会产生葡萄糖,成为血糖的来源。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也应注意恰当搭配副食。

在主食定量的范围内,尽量多吃粗杂粮、豆类,蔬菜以绿叶蔬菜为主,如油菜、小白菜、韭菜、菠菜、芹菜等。这些食物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有效防止血糖吸收过快,还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防治便秘的作用。由于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诱因,而且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因此,控制油脂的摄取量,预防肥胖非常重要。要少吃油炸、油煎及高油脂类的食品。尽量采用清淡少油的方式烹调,如炖、烤、卤、清蒸、水煮、凉拌等。

(三)科学进食

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规律进食,每餐进食量基本保持平稳。尽量不吃零食,合理安排每日总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允许患者吃水果,以补充维生素。但不要饭后立即进食,可以在饭后2小时左右食用,并将水果分餐,如一个苹果分2至4次吃完,分餐次数越多,对血糖影响越小。

二、食疗方

五谷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片、玉米面等富含B族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苦瓜、冻干桑叶、洋葱、香菇等可降低血糖,这些都是患者的理想食物。历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

(一)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

(二)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

(三)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这些验方、蔬果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之中,避免热量摄入过多。

三、养生原则

(一)适量运动

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选用的中医运动疗法有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疗法等。

(二)情绪调摄

控制不良情绪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很有帮助。糖尿病患者应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三)注意卫生

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女性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

(四)保护足部

足部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需每天检查足部情况,发现有水疱、皮裂、磨伤、鸡眼、甲癣等,需及时处理,不可用锐利刀剪自行修剪。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可过热。

(五)维持血糖

患者应掌握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并定期到医院测量血糖,以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用药及治疗均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