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TIA来去匆匆不可忽视,它是脑梗死“前兆”

TIA来去匆匆不可忽视,它是脑梗死“前兆”

2022-05-23 10:16 科普中国

    近日父亲和我聊天中提到他的一位好友,在家看电视的时候突然不能说话了,一侧肢体也不能动了,但是过了一会儿就自己又好了,在身体“恢复”之后虽然有些疑惑,但是并没有当回事还有些侥幸,作为一个生活的小插曲一晃而过不了了之。然而一个月后父亲的这位朋友突然住院了,因大面积脑梗死而危及生命。医院大夫在询问病史时,告诉家属在患者第一次出现不能说话及肢体不能活动时就应该及时就医,因为这是一种病,名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不仅是一种病,更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家属听后追悔莫及,自认为的侥幸有时可以害命。

  那么什么是TIA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者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 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病因及发病机制

  1.血流动力学学说

  各种原因(动脉硬化及动脉炎等)使得的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严重狭窄,导致血压急剧波动进而引起脑区发生一过性缺血。

  2.微栓子学说

  微栓子阻塞小动脉导致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当栓子破裂或溶解远端时,血流恢复症状缓解。微栓子可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板块、附壁血栓的破碎脱落、瓣膜性或者非瓣膜性心源性栓子及胆固醇结晶。

  高危因素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大家耳熟能详的“三高”是TIA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作为粥样斑块的主要原料,和TIA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把血脂比作水垢,血管比作水管,当水垢不断沉积堵塞水管时,水管出水就会越来越细,同样当身体内的血脂不断的堆积堵塞血管,那么血管管腔则会越来越窄,血流越来越少,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TIA。高血压、高血糖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器,可加快动脉硬化的速度,促使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快而增加TIA的危险性。

  吸烟、酗酒

  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就算您没有“三高”,不喝酒,不肥胖,身体健康,但是如果有吸烟的爱好,那么仅仅吸烟就可以导致您发生TIA或者脑梗死。主动或者被动吸烟,烟雾中的尼古丁及其他有害物质酒会对大脑血管壁进行损害,造成动脉硬化,进而可引起TIA甚至脑梗死。酗酒与TIA有直接的关系,大量饮酒不仅会促进大脑动脉硬化,还会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凝血功能,容易形成血栓,并且一些研究表明,酗酒会将TIA的发病年龄提前5年。

  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颈动脉狭窄少数可为先天性的畸形导致,可能身体健康时可满足大脑供血,不发病,但是一旦有其危险因素加入,发病的风险会极大地提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促使TIA的发生。

  肥胖、年龄

  肥胖患者通常可能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而导致TIA。年龄是TIA不可抗拒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的脑血管会慢慢的变薄变硬,更易发生TIA。

  房颤

  心房颤动会引起附壁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流动,堵塞血管引起TIA。

    临床表现

  患了TIA可有多种多样表现,可轻可重,可为只有一种症状,也可为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如患者突然不能动了;不能说话了;一侧的身体突然没感觉了,被用力打了一巴掌都不疼;一只眼睛看不见了;走路不稳跌倒了;眼睛不停的颤抖;什么都不知道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全都不记得了;恶心呕吐天旋地转等等。症状虽多但并不可怕,但一定尽快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得到最佳救治。

  综上所述,TIA是一种较为复杂且容易被忽视的疾病。TIA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发作次数的多少和持续时间的长短都预示着患者处于发生脑梗死、心肌梗死及其他脑血管意外的高风险中:TIA后发生卒中的危险,首次发作后7天内发生卒中的风险约为10.2%,一个月内约为13.8%,三个月内约为10%~20%。如果忽视了TIA,将会把我们的身体健康置于极大风险中,甚至失去生命。因此我们要认识TIA,重视TIA,切忌侥幸,一旦出现文中上述症状者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预防脑梗死等更大疾病的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