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體|登录|注册

【经济日报】经济日报:民间投资回暖释放积极信号

【经济日报】经济日报:民间投资回暖释放积极信号

2025-04-26 21:48 经济日报

伴随着政策春风,民间投资迎来“复苏”。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结束了此前长达3年无增长的颓势。其中,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9.7%、9.3%,均跑赢了各自领域的平均水平,释放出民间资本活力持续增强的信号。

去年下半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破除隐性壁垒、加大项目推介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落地,为民营企业投资创造了良好环境。中央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不断撬动民间资本投入。一些地方也因地制宜出台了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涌入数据中心、新能源等领域。可以说,广大民营企业用真金白银对政策及市场预期投下了信任票。

从投资结构看,当前民间投资的回暖并非“全面开花”,而是呈现出明显的“创新突围”特征。一方面,生成式AI、量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成为投资“新宠”,备受民间资本的追捧;另一方面,传统行业“老树发新芽”,特别是制造业民间投资中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激增,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焕发新生。

“在传统领域收缩、在新兴赛道突围”的变化,体现了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给民营资本带来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这在外贸进出口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8%,快于全部进出口额增速,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到56.8%。依靠科技创新,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次持续攀升,折射出民营经济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

也要看到,一季度民间投资相关数据虽回暖向好,但民间投资领域仍存在诸多发展制约,需给予更多重视。首先,民间投资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化。一些经济大省吸引了超六成民间资本,而中西部部分资源型城市仍陷在增长泥潭中不能自拔,折射出区域经济结构与转型的深层次矛盾。其次,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仍是民间投资的“最大拖累”。扣除房地产后,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提升至6.5%,但房地产关联的建材、家居等行业仍面临较大压力。同时,新兴产业投资青黄不接,尚未形成足够规模效应,难以填补传统领域收缩留下的缺口。最后,要素制约等问题依然如影随形,民企投资在用地、用能等指标获取上仍面临“玻璃门”“旋转门”,尤其是较高的融资成本对投资扩张形成了制约。

通常情况下,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标志之一,没有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就不可能有消费快速增长。当前,民间投资回暖本质上来自于政策托底与市场自发的共振,这意味着短期内要继续用好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组合拳”,持续推动存量政策落地实施,鼓励并保持住民间投资回稳向好的势头。从长远看,民间投资活力的释放,最终还是取决于改革这个最大变量。要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打破阻碍民间投资的隐性壁垒,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同时加快构建“负面清单+正向激励”的双轨机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让更多民企在公平竞争环境中敢投、愿投、能投。

当前,我国发展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要警惕美国滥施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特别要关注其对民企盈利的冲击、对民间投资意愿的扰动,要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善于在关键时间窗口推出政策“组合拳”,早出手、快出手,必要时还要敢于打破常规,让民间投资从“回暖”走向“持续升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Scan me!
 打印   关闭